上世纪六十年代,每个乡(那时候叫公社)都有一个供销合作社,每个村都有一个代购代销店。紧俏物资都是通过各县的供销总社,各公社的供销社,各村的代购代销店,按户口定时定量供应,比如每户每个月一斤煤油,两盒火柴,二两碱面……等。大哥是我们村代购代销店的代销员。
那时候代销店的香烟是论根卖的,即一盒香烟20根,把一盒的价钱除以20就是每根烟的价格。
那时候我们村有个叫刘锦华的人,他每次拿一、两毛钱去买烟,总要站在柜台旁一边问价格一边计算,等计划好了再买。
他计算什么呢?原来那时有个不成文的规则,就是四舍五入。币值最小的单位是“分”。不夠五厘就舍去了,达到五厘就进上来收一分。比如,二分四厘,就收二分钱,二分五厘就收三分钱。
刘锦华进来拿着一毛钱站在柜台旁,身靠柜台,面向货架,一条腿站稳在地上,另一条腿脚尖点地有节奏地一下一下踮着。一边问好几种牌子的烟价,一边在脑子里飞快地计算着。计算好了以后就开始开出了口头货单:“拿好收成(牌)三根,风竹(牌)烟两根,握手(牌)烟两根”。大哥拿起算噼里啪啦一通加,加的结果,正好是一毛零四厘。
刘锦华每次来都是拿一毛或两、三毛钱,都是这样精细计算好了才开始下单。
代销店离我们家拐两个弯大约200米左右,晚上大哥就在代销店睡。有一天早上已经快十点了大哥还不回来吃早饭。父亲就去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去了以后发现大哥正在和刘锦华吵架。父亲问过缘由才知道,原来是刘锦华拿着两颗鸡蛋来换烟。因为大哥称量鸡蛋的重量比刘在家里称得少了一点,刘说二两一,大哥称得是二两还秤砣低头,就勉强算二两吧。可是刘锦华不干,于是两人就吵起来了。父亲听了原因就劝大哥:“就按二两一给你刘叔算吧,毕竟养只鸡也不容易啊”,这样才结束了一场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