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东西的欲望,可能是漫长日子的解药。写什么都无所谓,只要看到字一个一个蹦出来,组成词语、句子、段落,就可以找到一点安慰,因为至少此刻是有意义的。
我无限怀念写应试作文的中学时代,虽然也无限厌恶过,认为这种“新时代八股文”剪掉了自由创作的翅膀,为此还专门跟语文老师争论:“我为什要按照这个通俗到弱智的主题来写,为什么要有格式,莫名其妙的条条框框,为了取悦阅卷人还必须在开头结尾无病呻吟。”在反复强调“试卷标准”,“阅卷时间限制”等等无果之后,这个面色蜡黄的中年妇女丢下一句:“你这个年龄有多少感悟,让你自由写能写到什么程度?我们活几十年的人,都找不到几件能拿来写漂亮文章的事情,作文又必须漂亮,漂亮一定带点夸张,所以才那么多毛病。”那个佯怒的神色意味深长。
时至今日,除了嘲笑以前的自己不知天高地厚之外,又不由得觉得可惜,随意写一些不过大脑的强行抒情是多大的权利,不论写的多么可笑,老师都会以“小孩子而已”原谅我们,而无数次的作文练习是公开的自嘲和玩笑的机会。那些错乱的文字引起的是对美的最初感知,不论意象是什么,堆叠的词藻总是可以构成虚无但是美好的想象。
没有了“小孩子”这层身份的保护,到了需要自己负责的年龄,写点什么,说点什么,如果达不到自己预设的效果,或者没有把意思讲的足够清楚,一定会觉得惭愧,才知道没有设限更不自由。对那些出通俗题目的老师,愈加敬佩。
回想起那件事,猛然发觉“漂亮一定带点夸张”是多精妙的结论,充斥四周的大同小异网红脸共有的定义,可能就是:“通过人为的捏造,特别的雕琢,产生的使人舒服的表象”至于到底有多少内容,在“阅卷时间有限”的当代,也许真的不重要。做好表面就能的高分,潜心沉淀的内容和内涵,看起来无用。
许多人批判社会“浮夸风盛行”,一度引领舆论潮流,厌烦了刷屏的各类“小鲜肉”,又见国家功臣,文坛巨匠,造福人类的科学家遭到冷落,一时义愤,像“将军孤坟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这样的句子于是引起许多人共鸣,病毒一样在社交网络上传播,更有甚者逼问:“社会怎么了?”然后悲从中来。
社会的变革程度被人为夸大了,社会不停的改变,但基本的东西不变,闹腾的始终闹腾,安静的始终安静,互不干扰。娱乐是一个产业,需要关注度来支撑,所以沸沸扬扬;研究是事业,需要漫长的深入思考,所以显得落寞。少有人关注不一定不好,只要发自内心的尊重事业,尊重贤人,大师,那么时代仍然是有骨头的。有些事情真的不需要浮夸表现。
各种各样人的存在是社会生命力的直接体现,有人喜简朴,有人爱繁华,没有对错。最好的是“每个人都可以自由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