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
逻辑学的主题是清晰高效的思考。
许多的错误产生源于我们注意力不集中,尤其是在面对相似的情景时。
观察是知识的重要来源。
事实的客观存在:
事物:如果真实存在,就一定存在在某个地方
事件:由事物组成or事物的表现形式。
主观事实:个人亲身经历或者间接通过别人的经历确定的事实。
观念是对客观事实的主管反应,是我们对事实的看法,可以通过检验观念与其对象的关系来确定观念正确与否。
与事实接触的越多,对它的理解就会越深刻。对它理解越深刻,观念就越来越清晰。
越是忽略观念的客观根源,观念就会变得越不可靠。
主观观念:我们所知的
客观观念:所关注并意欲确认的事实,要绕过观念直观外部世界。
人类的认知组成:
客观事物的存在
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
我们为其创造的语言。观念必须和语言紧密切合人们才能顺畅的交流。
语言要忠实的表达出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从而使我们的沟通有坚实的事实基础。
沟通:
语言的观念的匹配
为观念建立连贯的陈述。(陈述:语言上的特定的表达方式,只针对可以做出真假判断的命题。命题:一个陈述实际表达的概念,这个概念可以定义并观察的现象。)
怎么进行有效的沟通:
不要想当然的认为你的听众会领悟你没有直接表达的意思。问题越复杂,这个原则越重要。唠唠叨叨总比挂一漏万强。
说完整的句子。
不要将主观看法当做客观事实。(客观命题的真假判断是没有争议的,但主管命题有。如果想让某个主管命题被大家接受,就必须为它做论证。)
避免使用双重否定。(这里不是不欢迎她来。)
根据对象选择合适的语言。(忌讳:对人讲话态度傲慢,不对外行人说内行话。)
模糊和多义的需要并不明确表达这个或那个特定的观念,而是游走于不同的观念之间。
一个词语的指代物不明确,它就是模糊。
避免产生歧义的方法是,让你所运用的词语尽可能有针对地反映出你的本意,以便听众不用费心去猜测你所说的到底是什么。
假话说多了,自己都会相信。
总结:
和别人沟通,一定要有同理心,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一下,我和你说这些,你能不能听懂,能接受多少。
说话要把话说清,而不是让别人去猜你想表达的意思。同样的话,别人传几次都变味了,更何况让别人去猜。(怎么把话说清:就像沟通视窗里讲的一样,交代别人做一件事情,你自己能不能问5遍)
如果持续说假话,连你自己都会相信。
语言的逻辑,是建立自己事实的基础上,事实又是由事物和事件组成,所以多接触一些事物,可以增加自己语言的逻辑。
二、逻辑学的基本原理
任何科学都是由包含基本原理的知识组成。
逻辑学是人类理性的因果推理,尽管有时候人们并不用逻辑来思考。(系统一和系统二)
逻辑学的基本原理:
同一律:事物只能是其本身。一个事物只能是其本身,而不能是其他什么事物。
排中律:一个事物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没有中间状态。没有纯粹的变化,变化都是事物的变化。处于变化中的事物仍然属于事物的范围。排中律的基本思想:不存在中间状态。我们所说的变化中,不是从无到有的通道,而只是目前已已存在的事物的内部变化。
充足理由律: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因果律)一个事物之所以被称为另一个事物,是因为:1、它解释了为什么另外一个事物的存在。2、它解释了为什么另一种事物以这种或者那种特定的方式存在,即存在方式的由来。
矛盾律:X是X,那么在同一时刻,它就不能是非X。
灰色地带是指真相不能被清晰确认出来的情况。
当你陷入了不确定的泥潭中,也不能丧失信心。或许现在你不能弄明白事物的真相,但是,不确定的情况之所以可能出现,正是因为我们曾经有过确定性的经验。
负面只有在正面已知的情况下才可以确认为负面。
克服目前经历的模糊状态,从而达到真相的那一天总是存在的。
事物的存在不是偶然的,它们都有其自身的根源。
所谓原因它必能导致我们所观察到的结果,并将在结果上留下其待定的印记。每一个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都反应出其根源的特性。
通过评估结果的性质,我可以推测出原因的部分特性,这些知识将指引我的探寻方向。
感悟:
以前总感觉写一篇文章,说一些道理,总觉的找到的案例都很尬,很苍白。一直也认为是自己经历的太少了,接触的也太少了。看到灰色地带突然才明白,真的是自己经历的少吗?
现在还记得第一次走在宁波火车站,为了怕有歹人,专门买了一把强光手电来防身。到了预定的酒店怕是传销,在门口观察了好久。还记得那次走火大会,还记得在会场上和疯子一样被人洗脑,还记得充上舞台和大家一起跳舞,还记得在劳斯莱斯边上拍了一张照片。
第一次去北京,因为火车站太大,在火车站转了好久,还走错了路,后来打到一个的士直接去了天安门。在路上才知道原来北京的公交都是电车,每条公交线路上都有专门给公交充电的电缆;才知道北京的雾霾真的很严重;天安门进去要安检;全聚德就在天安门边上;北大里面也很普通;中关村原来不是一条街。
第一次去上海、去重庆、去深圳、去广州、去日本;
第一次登泰山、蹦极、做飞机、做游轮;
第一次站在几千人的舞台上…
是的还有好多第一次,突然才发现自己原来真的也经历了很多,原来以前是自己不是讲不出案例,是自己根本没有去想。
就像尤瓦尔.赫拉利在《今日简史》说的:
知识=体验+敏感度。
原来自己是缺乏敏感度。
原因往往是一系列的。(A是B发生的原因,B是C发生的原因)
B是C的直接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因果链的源头是A,所以A才是导致C的根本。
我们没有发现问题的根源,仅仅是因为我们懒惰,没有充分研究;有时则是耐心不够在作怪。对于要做的事情,我们总想着用最快的,一劳永逸的方法去解决,殊不知,问题的根源还在原地嘲笑我们。
三、论证:逻辑学的语言
逻辑推理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论证。论证的成败取决于其所包含的推理的好坏。
逻辑推理的基本步骤,即推理的过程,就是根据已知正确的定义观点,推断出第二个人观点,第二个观点之所以正确,是由于第一个观点的正确。推理的过程构成了论证的核心。
论证=前提(支持性命题)+结论(被证明的命题)
最有效的论证总是试着得出最简单明了的结论。
前提是论证的基础,正确论证有赖于正确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