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进大观园,是一句歇后语,这句歇后语有很多答案,有孤陋寡闻、洋相百出、眼花缭乱等等说法,基本上都是贬义的,然而就是这个被贬义的人物,却体现出善良、聪明、能干、有情有义这样的优点,笔者不由得不佩服曹雪芹的才华。
刘姥姥就是一面镜子,反映出很多人世沧桑,这面镜子的正面是刘姥姥,一个粗俗(底层)的人进入了一个优雅的地方,同一群高贵(高层)的人打交道,很多事物她都没有见过,也没有尝试过,第六回里的西洋钟,栊翠庵里的老君眉,怡红院里的西洋镜,品着怪味的茄子,吃着一两银子一个鹌鹑蛋……怕是把她这辈子没享过的福一口气都享了。
这面镜子的反面,就是这群高贵的人,是如何对待这个粗俗的人的,她们吃到了刘姥姥带来的野味,把刘姥姥当作活宝戏耍了这么长时间,贾母非常高兴,小姐太太也笑声不断,在耍宝取笑的同时,也在暗损刘姥姥,比如林黛玉,比如妙玉。
粗俗的人与高贵的人打交道,是见世面,什么都是新鲜,但难免要受委屈,高贵的人与粗俗的人打交道,则高高在上,任其摆弄,按理说,人是平等的,但世间中,人就不是平等的,所谓众生平等,那只是一句理想的话,一旦众生平等,这个社会该如何运作?
刘姥姥是一个可爱的角色,她的丑态出自于她的生存需求,在之前的文章里,我们详细地分析过刘姥姥是牺牲尊严获取利益的,根据马斯洛原理,一个连生存都没有解决的人,怎么可能去实现尊严,更不可能实现个人的价值了。
而高贵的人不一样,他们没有生存问题,他们需要尊严,更需要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于是就有了各种享受生活的办法,连显示自己的尊严,自己的个人价值,同样的,还是林黛玉,妙玉,不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在表现自己的修养和素质吗?当然了,她们确实是很有修养和素质的,只不过自尊心太强了,受环境的影响太大了。
大观园里,有谁真正瞧得起刘姥姥?可能没有,贾母虽然愿意与刘姥姥交流,那主要是为了解闷,顺便取乐,王熙凤也与刘姥姥交流,那是为了讨好贾母,顺便可怜刘姥姥,展示自己的权威,其他人都是看客,看了一场精彩的喜剧。
那么,刘姥姥对大观园里的人是个什么感情呢?她感激贾母,感激王熙凤,感激众位小姐,因为她最重要的生存问题得以解决,平儿专门跟刘姥姥说过,“让刘姥姥回去之后做个小本生意,置几亩地,不要再投亲靠友了”,这些善意,使得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奋不顾身地营救巧姐,这也就是因果报应吧!
因此,绝大多数底层的人都是朴实的,善良的,没什么心眼的,但又对高贵的生活羡慕嫉妒恨,能做到超脱的人很少,能通过努力走向高贵生活的人也不多,这是一条很艰难的路,但只要有希望,我们就不能放弃,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就体现了她坚韧不拔,永不言弃的生活态度,和知恩图报的朴实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