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的新年如期而至,然而万众期待的跨时代更迭并不顺利,就在除夕前夜,一种新型病毒的忽然造访,打得我们措手不及。
封城、禁令、一级响应,一个个“战时”才有的词汇如同子弹一般穿透了人们的生活,不断提醒大家要把重视等级提至最高。
疫情很大,整个国家为之备战,但是疫情却又很小,它就真真切切的存于我们身边。这场战役没有局外人,普通民众更是带着千丝万缕的“情感”投入其中,14亿的情感汇聚,就这样在一场全民考验中慢慢发酵、不断升华。
《热情—口罩里的生活态度》
我所在的城市,疫情虽未大幅蔓延,但却也进行了严密的防控,各个路口设置了监测点,社区的大喇叭昼夜不停的喊叫着”不扎堆,少出门,勤洗手”。
路上行人稀疏,每个人都带着口罩,五官凸显的立体感被一道白色的平面所取代,没有人能看清对方的脸上残留的是新春刚过的余味,还是疫情扩散的担忧。
就连在坐自己的私家车里,司机与副驾驶的几公分距离也被两张口罩隔绝出一片沉默的海洋。
可当你用心观察的时候,你会发现彼此的眼神,早已没了一点恐慌,变得异常坚毅。
那种坚毅,几层口罩也遮挡不住。
生活在管控之下井然有序,出来买必需品的人们仍旧打着招呼,互道着“新年好”。言语间,能够轻易感受到每个语调都透露着“没事,别担心,会过去的”,虽简单却提气。
大多数商店紧闭的卷闸门依旧冰冷,但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却丝毫未减,空城不“空”,所到之处,哪里都是积极与乐观。
平时鲜少出门的我,特殊时期主动担起了出门买菜的任务,街上的行人不多,水泥色的马路少了每天几万只脚印的亲吻,竟也能被太阳光反射的微微刺眼。
衣领口、眼睛里、手背上都是阳光,就这样在一个连体温都不敢升高的冬天,我被大自然包邮来的热情暖出了眼泪。
你看,即使明天充满变数,太阳还是照常升起,为这个受了伤的国度带来光芒与温暖。
阳光洒向大地,太阳用母亲般的抚摸告诉人们,天空还是那片天空,抬起头,目光所到之处仍旧都是湛蓝色的希望,一寸也不少。
灾难面前,积极生活的人都值得喝彩。
《隐情—不可越界之痛》
疫情蔓延以来,关于病毒起源,网上说的最多的是从蝙蝠身上传带而来。
相信很多人都很好奇,蝙蝠不能家养,不可共处,虽和人类活在同一个星球上,却是并无领地冲突的两种个体。
就是这种小孩子见了尖叫,成年人碰到恶心的动物,竟然不知什么时候上了人类的餐桌,而且还被冠以“山珍野味”的名号,成为一部分人炫耀在朋友圈的资本。
或许在入口的那一刻,这些人的虚荣心早就将大脑中属于理智分管的那片领地剔除的老远。他们也并不知道将会有一百多种病毒随着那一张捧着蝙蝠汤的照片进入自己的生活,带来一场浩劫。
但脑袋时常忘事不假,身体的本能反应却谁也欺骗不了,“新型冠状病毒”就这样被他们用最接近死亡的方式,送上了开年热搜的榜首。
就是这样,自然本就是有着一道共生的界,越过了,就是紊乱,就是灾难。
疫情已经发生,及时将不良影响最小化,所有人都在努力。医生护士、工人记者、政府企业,无数的手印与姓名镌刻在了对死神写下的挑战书里。
这场仗虽艰难,却终究要打响,不,是要打赢!
人类从来不怕灾难,但是无知带来浩劫却充满惨痛的嘲讽。
万物皆有界,守住即是敬畏。
《真情—是否“搁浅”已久》
这几天,几乎所有人都在关注着新闻和微信,关注着药店门口,关注着病源动态。
中国人向来喜欢辞旧迎新、承前启后的仪式感,但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疫情阻击战”这个新鲜词汇怎么就在新旧年交更的日子里,超越了自己刚刚列出的整年计划,排在当前最需落实的事项里。
同大家一样,我也有着自己的新年计划:带家人旅游,寻觅到爱情,业务技能再精一点。
但是现在,家人的健康是我最为迫切的关注。教父母戴口罩,给外婆做饭,和大姨微信视频,这几天对他们说的话,好像早已超过了去年的全部。
也是在这个时刻,我似乎翻阅到了内心深处留给家人的那几页内容为“我爱你们”的文字。只是在大灾面前,我才想起一页一页读给他们听,不禁惭愧。
原来,时常被忽略的爱,会在电话与微信之外的第三种媒介中渐渐清晰,哪怕这种媒介的名字叫“病毒”。
这是年味最淡的一个春节,但却是最“有爱”的一个春节,对家人的爱,对武汉的爱,对国家的爱……
爱永远都是那么强大,我们定能“站”在一起,“战”到最后。
《激情—生活的“零成本”良药》
疫情持续一月有余,原先一直觉得“宅”是生命里的最舒服的形容词,但这次在家“被休息”了这么长时间,竟也觉得头昏黯然,百无聊赖。
疫情将时间锁紧在家里,我慢慢发现,手机能给的东西很多,但是给不了“入世”的新鲜,给不了空间的自由,甚至给不了摔一跤再爬起来的酣畅淋漓,我想这就是所谓“社会属性”的缺失。
疫情终究会过,未来的日子也终会平淡,但若还是跟现在一样“躺”着认识世界,这和再来一次新型冠状、条状、圆柱状病毒有什么区别吗?
其实,生活的激情本就是一剂良药。
人们都喜欢外出看看世界,若不是此次疫情,或许人们都在利用假期调整状态,用一场旅行开启崭新一年的生活。
经历此“疫”,我想绝大多数人能够明白,手机能看清景色的纹理,却看不透世界的故事,纹理只能平铺于眼球,故事却能渗透进人生。
振作起来,无所谓年龄,用生活的激情点燃爬坡过坎的希望,不管是疾病还是未来,总要一步一步过去的。
“激情”开路,“热情”铺垫,“真情”贯穿,这场硬仗,我们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