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周末,在家陪小侄女桃桃玩了一个下午,发现带孩子真心是修行。这么说到不是说陪孩子玩是个苦差,而是这里面实在有太多的门道。
首先,跟孩子玩,你自己得放得下,千万别把自己当大人,谁小时候都在泥堆里滚过。有时候看着孩子们玩的东西特别开脑洞,哦,原来他们是怎么看世界的。陪孩子,别绷着,有时候为老不尊是好事儿。
其次,孩子的“破坏力”可以转化成建设力。当你十分苦恼怎么面对孩子们扔的一地纸团时千万不要发牢骚,换个思路,给孩子一个目标:比如想方设法让孩子把纸团扔进垃圾桶或者是垃圾桶周围。这里我十分鸡贼的运用了下“游戏化思维”把这个看似无厘头的游戏改成了当年爆款app丢纸团的现实版…为此她大伯我省下了不少扫地的功夫。嗯,目前有一个大胆的想法,之后要好好研究一下怎么给这个游戏引入“资源”机制,延伸这个游戏周期,让孩子通过前期游戏“赚取”资源,然后再通过赚取的资源获得纸团,之后才能进行丢纸团之类的游戏。顺便培养一下孩子的战略和理财意识。嗯,下次跟桃桃玩的时候试一试,毕竟制度设计要讲究自我迭代嘛。当然啦,游戏规则的制定一定要和孩子商量,游戏机制再怎么鸡贼精巧孩子不爱玩就都白费。嗯,一切为了用户体验。
第三,游戏是孩子认知世界的方式,因为这个认知是在实践中亲自获得的。因此想要给孩子“灌输”什么思想最好的时机就是在和孩子做游戏的时候。之前有几次陪桃桃玩厨房和餐厅模拟的玩具,作为一个大人图省事儿所有的模拟过程基本就是一带而过,惹得桃桃十分生气“你怎么吃饭前不洗手啊”,突然间意识到她大伯我一个不小心就给孩子起了个坏头…回想下我和我弟我妹们小时候玩的“过家家”看似无厘头,实际上却构建了我们对世界的基础认知。所以教孩子什么“知识”千万别靠“说教”,带孩子玩你和他一起开发的游戏,有些你想让他知道的东西,你想让他忘掉都难。
第四,陪孩子玩,就是为了培养一个“不听话”的孩子。带孩子是个劳心劳力的活儿,通过吓唬说教和体罚训练孩子“听话”其实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做法,窃以为这么做唯一的作用就是可以让奶爸奶妈们少动脑子…虽然每个爹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成为高智商努力有自控力的明日之星,可看看他们自己就知道,他们就是在用蒸馒头的方式烤面包,而成功似乎就只能寄希望于馒头基因突变成面包。多少爹妈都希望自己是孩子的起点,结果却莫名其妙的成为孩子的天花板。“听话”是自我复制,如果不希望孩子成为自己,最好想办法让他们淘气调皮一点。
天性是不可战胜的,企图克服孩子天性的“管理”都是自大愚蠢的无用功。要多多像新媒体写手们学习,“在给读者他们需要的观点里夹带私货”。嗯,当然这里得好好区分,“孩子的天性”和“早教中心认为的孩子的天性”…虽然,我并不认为孩子去个什么“早教中心”“国际教育”“双脑开发”就能弥补爹妈智商上的硬伤,但作为“包袱寄存所”他们只要安全就能满足绝大多数年轻爸妈的需求,嗯,此时,问题回到第四条…但是吗,此处却又延伸出个新问题,爸妈们是否牛逼到永远不会成为孩子的天花板,而不需要跟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