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破坏大王?
只有理性才能教导我们认识善和恶。
使我们喜善恨恶的良心,尽管它不依存于理性,但没有理性,良心就不能得到发展。在达到有理智的年龄以前,我们为善和为恶都不是出于认识的;在我们的行为中无所谓善恶,尽管有时候在感情上能对别人涉及我们的行为分辨善恶。
一个孩子总想搞乱他所看见的东西:凡是他能拿到的物品,他都把它打个粉碎;他像捏石头似的捏着一只鸟,把鸟儿捏死了,他还不知道他干了什么。
(所以,当孩子还没有达到有理智的年龄前,不要从道德的角度去评价孩子的破坏行为)
在孩子的心中,活力极其旺盛,正在向外扩张,可以说,他觉得他的生命足以使他周围的一切都活跃起来。不管他是在制作什么东西还是在破坏什么东西,这是无关紧要的;只要他能改变事物的现状就够了,所有的改变都是一种活动。如果说在他身上似乎是破坏的倾向比较多,其原因不在于邪恶,而是由于制作东西的活动总是迟缓的,而破坏东西的活动由于是比较的迅速,所以更适合他的活泼的性情。
真正的自由——治愈“养成驾驭他人思想”的良药
一旦他们把周围的人都看作工具,他们就会依赖这些人去进行活动,就要利用这些人去追求他们的欲望,弥补他们自己的弱点。他们之所以变得讨厌、蛮横、傲慢、捣乱和不服管教,其原因就在于此;至于所以有这种发展,并不是由于他们有天生的治人的心理,而是在这一发展的过程中使他们形成了这种心理;因为,不需要多久的经验,他们就会感觉到,用别人的手去干活,只消动一动嘴就可以移动万物,是多么舒服。
驾驭他人的心理唤起和助长了人的自尊,而习惯又加强了这种自尊的心理。
找回并坚持那条自然的道路(发展自己,而不是驾驭别人),需遵守以下准则——
1.必须让他们使用大自然赋予他们的一切力量,这些力量,他们是不至于随便滥用的。(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2.一切身体的需要,不论是在智慧方面或体力方面,都必须对他们进行帮助,弥补他们的不足。(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
3.在给他们以帮助的时候,应当只限制在他们真正需要的时候才帮助他们,绝不能依从他们胡乱的想法和没有道理的欲望,因为,胡乱的想法不是自然的,所以即使不使它实现,也不会使孩子们感到难过。(必要的帮助不等于有求必应)
4.应当仔细研究他们的语言和动作,以便在他们还不知道装样的年岁时,辨别他们哪些欲望是直接由自然产生的,哪些是由心里想出来的。(通过言行辨别真正的需求)
这些准则的精神是,多给孩子们以真正的自由,少让他们养成驾驭他人的思想,让他们自己多动手,少要别人替他们做事。这样,尽早就让他们养成习惯,把他们的欲望限制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他们就不会尝他们力不从心的事情的苦头了。
我们只要注意到不让孩子有跌倒的危险,不让他们的手接触一切可以伤害他们的东西,就应该让他们的身体和四肢绝对自由。(保证其安全的前提下,让他自由发展)
面对啼哭,你的应对方式?
身体和手臂都自由的孩子,一定比束缚在襁褓里的孩子哭的次数少些。
只知道身体需要的孩子,只有在受到痛苦的时候才会哭;如果可能的话,马上就给他以帮助。
但是,如果你不能够解除他的痛苦,你就应当镇镇静静的,切不可用抚弄的办法叫他不哭;你对他的宠爱不仅医不好他的肚子痛,反而使他懂得怎样取得你的疼爱,一旦他知道你可以随他摆布,他就变成了你的主人,这一下全都完了。
正是因为我们没有在孩子们哭的时候就让他们哭,而是一听见他们哭就殷勤地去抚爱他们,所以才使他们一阵阵地猛然哭起来;
我们应该首先就要预料到他们想做些什么,不要等到他们哭起来的时候才知道他们有什么需要。
但是,我也不愿意使他们误解了对他们的关心照料。因为,他们一知道他们的啼哭有那么多用处以后,他们为什么不采用哭的办法呢?
一个孩子如果长时间地哭个不完,其原因既不是受到了束缚,也不是因为生病或缺少什么东西,那么,这样的哭就只是由于习惯或执拗的脾气。
唯一能够纠正或防止这个习惯的办法,就是任他怎么哭,你也不去理他。谁也不喜欢做白费气力的事情,就连孩子也是这样。他们在开始尝试的时候,是很顽强的,但是,如果你们坚定的程度比他们倔强的程度还大的话,他们就会打断念头,不再来这一套了。
(纠正坏习惯的过程就是一个力量制衡的过程,所以《正面管教》里的和善而坚定的原则就是这个道理咯!需强调的是“和善而坚定”并不等于“温柔而坚定”,细细品味“和善”“温柔”两个词,一个强调的是目的和态度,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并让对方知道;一个强调的是坚持时表现出来的状态,仅有状态没有目的,对方领会不到你的意图,虽然坚定,但往往事倍功半!!! 另外,有时候的坚定,表现出来的其实并没有那么“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