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秋将尽,温酒暖人心

二十四节气 - 霜降

今天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十七个节气 -霜降,预示着气温骤降,处霜将至,昼夜温差大,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

霜降,是秋天的尾声,代表着温度逐渐下降,露水凝结成霜。古人认为霜降象征着生命的衰退,因此称之为“霜”。它标志着秋季无霜期的结束,也意味着农作物生长季节的终结。

霜降有三候

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大意为:在霜降的日子里,豺狼开始猎捕动物,如人类一样将它们像祭品一样陈列出来;接着五天后,草木变黄,叶子开始落下;再过五天,冬眠的动物逐渐藏身洞穴中,准备越冬。


霜降习俗

在霜降时节,白雁开始飞回,这被古人称之为“霜信”。霜降节气也伴随着一些习俗。俗语有云:“补冬不如补霜降”,因此在霜降期间,人们有吃一些补益食物的习惯,在霜降之际,适量地饮用酒,对人身体的调节和滋补非常有利。在闽南地区,人们会食用鸭肉来进补,而在广西玉林,人们倾向于食用牛肉炒萝卜或煮牛肺等有益食物。

此外,霜降时节也标志着柿子的成熟。在福建泉州,人们习惯在霜降日吃柿子,以预防冬季流感,有“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的说法。同时,他们也会腌制咸菜,以备冬季时蔬菜稀缺。

在广西大新县下雷镇等地,壮族群众庆祝霜降节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这是当地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持续三天。

第一天称为“降前日”,青年壮苗、瑶族等村落的青年男女前来下雷镇的壮族家庭寄宿,主人们备办美食招待这些陌生的客人。第二天被称为“正降日”,人们早晨携带水果、年糕、香烛等物前往玉音庙祭祀,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健康。祭祀之后,还有戏剧表演、舞狮、山歌演唱等活动,一直持续到第三天的“降后日”。


霜降诗词

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 

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

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

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

《九日登李明府北楼》唐·刘长卿

唐代诗人刘长卿在重阳节登高时作下了这首诗,写了思乡,写了酒和好友如何化解思乡之愁。

诗人刘长卿登上高楼远眺,遥望远山,远处的山峦苍翠连绵,树木显得矮小。湖面上泛起秋意的波纹,烟雾缭绕,仿佛置身仙境。尽管湖对岸的山峦依旧郁郁葱葱,草木繁茂,但在霜降时节,能听到南飞的大雁哀切的呼唤声。在深秋的景色中,离乡背井的人们都深感思乡之情。然而作者的好友,陶令公亲自携美酒前来,好友持酒欢聚一堂,畅饮抒怀,共同度过重阳登高节,一解乡愁。

整首诗承载了刘长卿一贯的悠远苍茫之情,烟湖,山翠,霜降,鸿雁声声里,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然而朋友美酒邀约的款待,并展现了朋友把酒言欢的场面,使思乡之愁得以化解。

登高望远,山色翠绿。鸿雁哀鸣,每声叫唤都勾勒着思乡的情感,仿佛是烟雾中的乡愁。

重阳过后,好友相聚,共举美酒,持一瓶守天下酒,杯中散发着岁月的醇香,醉人的气息扑面而来。大家围坐一堂,畅饮欢谈,把酒言欢的之际让思乡之忧随着酒意一并舒解。

思乡之情。好友相聚,酒杯相扣,守天下酒助情更浓。乡愁与酒意在这美好的时刻相互交融,必使心情豁然开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