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过年,就想起很多年前全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的情景。可现在不会再有那样的场景了。自从四年前父亲去世后,春晚对于我来说和平时没什么两样,也没有了看春晚的欲望,有时候反而会增添些许的伤感。
那是1984年,我家买了一台黄河牌14吋的彩色电视机。到了年三十下午,大姐、杨哥(大姐夫)就带着外甥女杨柳来了。吃过晚饭,全家人就围坐在电视机前,姥姥、父母,还有姐姐们一边包着初一早上要吃的饺子,一边看春晚。我们孩子们则是吃着各种好吃的。
那一年香港歌手张明敏演唱的一首《我的中国心》,唱出了无数炎黄子孙的心声和爱国情怀。《我的中国心》一夜间红遍了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各个角落,更加震撼每一个华人的心。这首歌连同他的名字一起走进每一个人心中。
张明敏用醇厚且深沉的嗓音成功演绎了这首《我的中国心》,不仅让80年代思想刚刚开放的中国内地观众看见香港回归祖国的热忱,更唱出了天下炎黄子孙对祖国统一的热切期盼和挚爱深情。
蒋大为、殷秀梅的歌声,婉转动听;姜昆、李文华的相声,引来大家哈哈大笑,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小品,更是让人捧腹大笑。节目现场欢歌笑语,我们全家坐在电视机旁,也是人人脸上喜笑颜开,大人们边包着饺子,边看春晚,直到《难忘今宵》旋律响起。
从那以后,每年春节,最难忘的时光,就是年三十晚上,吃过晚饭,和面、准备饺子馅,然后,全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等着春晚开始。那时候,饺子馅都是由父亲来调拌好,然后姐姐们和父亲一边包着饺子,一边看着春晚。妈妈多的时候是擀饺子皮。大姐夫和二姐夫都是军人,每到过年放假,都会赶回来和我们一起过年。大年三十下午,大姐一家三口、二姐一家三口就会回来,全家吃过晚饭,一大家子十几口人,一起围坐在电视机前,就等着看春晚。那时姥姥还健在,四世同堂,真的是热闹啊!大家围坐在一起边看春晚边包着饺子,屋子里充满了阵阵笑声,其乐融融。
记得印象深刻的是学生时代的那几年的春晚,那时候,正是对越自卫还击战的时候,全国上下都在崇尚英雄、尊崇军人的年月,每年的春晚上,都有一两首歌曲,让大家喜爱并传唱,成为经典。《十五的月亮》、《望星空》、《血染的风采》、《我爱老山兰》、《热血颂》……一首首让人热血沸腾的歌曲,一个个让人难忘的战斗英雄,使我的心中对他们充满了敬佩。他们也成为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记得那时候,大姐夫也去了云南,参加了对越自卫还击战。
春晚的舞台上,很多金曲流传至今,经久不衰,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过》、《故乡的云》,张明敏《我的中国心》。潘美辰《我想有个家》,姜育恒《再回首》,庾澄庆《让我一次爱个够》,梁雁翎《像雾像雨又像风》,毛宁《涛声依旧》等等难忘的歌曲,当然,都会在李谷一《难忘今宵》的歌声中结束。春晚结束,这时候,饺子已经包好,全家人意犹未尽,还会评论着春晚的精彩节目,哼唱着春晚中喜欢的歌曲。
1990年,二姐夫转业,二姐一家离开了酒泉,两年后,大姐一家也随着大姐夫的转业回了陕西,这时候姥姥也去世离开了我们。随着三姐结婚,年三十晚上,三姐一家就会来和我们一家包饺子、看春晚,陪同父母一起过年。
那些年,每到年三十吃过下午饭,我们照常和面、准备饺子馅,还是由父亲调拌好饺子馅。然后大家围坐在电视机前边看春晚边包饺子,不过这时,我也已加入到包饺子的行列。三姐一家,我们一家人和父母一起包饺子、看春晚。那时已由三姐擀饺子皮了。
那个时候电视里每个镜头都是笑脸都是年味儿!我们全家人,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现如今,父亲和妈妈都已去世,离开我们了,每年和道文看春晚的时候,就会想起那些年看春晚的情形。
永远的记忆!美好的回忆 历历在目 回不去的青春 ,回不去的曾经,还有挚爱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