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失眠,然后在这段时间会隐约感觉按捺不住的焦虑,越焦虑越是睡不好,越睡不好越是焦虑。即便在写这篇文章也是在极其困、极其焦虑的状态下写的。
来到这个城市已经第85天,感觉有种格格不入,好像不想融入,好像周围也不是同类。在与资源丰富的大城市下相比较还有点令人讨厌。所以想写写这小段时间来到小城市的生活,本想着思考一下能不能智力超常批判下小城市的人情世故,就在构思的时候突然意识到不对。
也不知道是智商不够还是怎么的,突然一个念头转变,与其厌恶这个环境,潜意识告诉自己不如在自己身上找问题?也许这就是练习写作的好处,一定是逼迫自己输出才能逼自己思考,通过思考(即便还无法做到那么深入思考),只要思考时间一定程度长,都可以给自己带来另一个视野。
大城市与小城市对人的生活感受有不一样的影响,也许这是基于人物性格来说。大城市精神自由,而小城市格局太小,前者资源丰富、后者资源匮乏。对于一个假装不甘平庸的年轻人来说,在小地方,这里充满着很多反知识、反思考、反文艺的反智主义(其实吧,大城市也很多)。这里似乎羞于谈论理想,谈论智慧改造生活,即便谈论也只是与闲聊一样,在哪里谈起在哪里烟消云散,就像那句老话:人走茶凉。
然而,小地方固有其善,亦有其美,总之,有。
“一个人在价值观尚未形成之前,很容易被社会风气所左右,甚至是形成了都容易被左右。”
决定来小地方发展之前就有朋友提醒,自己也想过,重新换个地方会失去已有的资源也需要重新链接资源,更是可能会随着涣散的节奏变得随波逐流。其实这么小段时间确实有点体会,一开始难免会有各种干扰让你随大流,起码是为了融入社群需要。这样,如果一旦放纵过度,没有节奏没有清晰准确的认知与坚定的原则来把控,沦为平庸只是时间的问题。
环境对人造成影响,这点有很多实际案例可以告诉我们,比如家庭、长期接触的人、还有受过的教育。
人一生的环境终究未必是固定的,我想多数人无法一直待在能顺应自己价值观的环境里。一旦有让我们感到不舒适的环境,那么离开当然是成本最低的选择,如果你必须呆在那,将要如何把握呢?
引用一段话:
“环境对人的影响不是一成不变的,环境是要变化的,而人是要适应环境的。在我看来,环境对人性格的影响要分为适应环境的性格,不适应环境的性格。当两者不适应时,人的性格又会发生转变,扭转环境顺应自己,或者扭曲自己适应环境,也会随着对环境的逐步认识改变自己,或者说显露出自己不同的一面。”
环境从某个角度理解可能是不可控变的,起码能力有限的人来说可控程度几近于零。所以,无谓又难以推辞的社交活动看似在消耗注意力成本,但是在没有更理想的社群环境选择时,推辞似乎不是最好的方式。那么,转变一下思维方式,假装切换到成长的角度暂时赋予它意义,克制一下不安与焦虑,这样一来乐在其中并且顺应它该有的自然发展方式进行,也不是不无收获。再说了,没有一些试错的成本,能力智力有限,怎能警醒自己所做的是不是正确的呢?每一种生活方式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就看你脑子里有多少个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来与之科学应对。
融入一个新环境时人是要适应环境的,认识它并且了解它,你才能基于它之上做出更好的应对决策,这也是获得成就之前的成长过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