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的好处多多,多到我们片刻不能离开它,成了我们生活的焦点。而这个生活焦点是由中心化的皇帝政府发行的,发行量由他控制。有了这个权力,中央政府就具备了控制市场经济的能力。怎么控制?让我们慢慢道来。
无论古代现代,货币的实际使用情况非常复杂。我们来模拟一个极端的场景说明一下:皇帝登基的这一年发行了一亿枚铜币,根据今年一亿斤的粮食产量,朝廷的物价局规定今年的粮价是一个铜板一斤。
但是第二年旱涝灾害比较严重,全国只生产了五千万斤白米。这时候,您就会发现你手中的一个铜板只能买来半斤白米了,您不由得惊呼,不得了啦,货币贬值啦。赶紧勒紧裤腰带,少吃点吧,要不就得去拼命加班赚取更多的铜板。
又过了一年,风调雨顺,粮食大丰收了,全国今年生产了二亿斤白米,您又大呼小叫起来,不得了啦,货币升值啦,放开肚子使劲吃吧。
这时候您可能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个铜板的价值不是人能控制的,是不稳定的,有震荡幅度。它的价值实际上是由社会财富(白米)的总量决定的。
聪明的您开始有点明白了:我为什么存着这些一会儿值钱一会儿不值钱的铜板呢?存大米不是更保险吗?
说到这里,我得恭喜您:“您终于发现了财富的真谛”。可是,我还得怀着沉重的心情向您抱歉的说:“您发现了财富的真谛也没用,因为生活在社会里,您光存大米是不行的。”
因为国家是不会让以上这样的货币紊乱情况轻易出现的,如果出现了,就说明已经发生了靠货币无法调节的大灾荒或者大动乱,中央政府的统治力被严重削弱了。
货币倒不是以皇帝为中心的国家政府发明的,它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必然产物。早在中心化政府出现以前,人类曾有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是生活在无中心化的社会里的。没错,就是原始社会。
那个时候也有原始的交易市场,有点像我们现在农村里的赶集。原始人们也有各自的工作,有的是打猎的、有采集野果的、有的是石匠、有的会在树上建房子、有的会做兽皮衣服,有的会做陶器、还有一帮不事生产跳大神的巫师。那么一个有几百人口的原始部落内部也有交易物资的需要。
如果您穿越到旧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体验一下人和野兽互为食物的生活,当了一个猎人,在辽阔无垠的原野上,您拿着一根木棍上绑着一块尖利石头的石斧,追赶着一只野兔,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把它抓住了。
您一个人也只能欺负欺负野兔、野羊之类的小动物,野牛、大象什么的得靠一群猎人布置陷阱来抓,遇到狮子老虎什么的,大伙就得一哄而散的各自逃命了。
抓住了兔子以后,您觉得这几天吃荤太多,肠胃有点不舒服,今天想吃点素的。就拿着兔子去集市上换点野果、野米什么的。
这就是货币出现以前的交易模式,以物易物,别看这个模式原始,在一个只有几百人的小部落里,这是最能反映部落整体财富的真实交易模式,童叟无欺、公平合理。
在这个模式里,一只兔子或者一斤野果的价值是交易双方共同认定的,部落就这么大,兔子和野果产量一目了然,该是多少的兑换率,大家数数有多少兔子、野果就知道了。
例如:今天部落里的猎人手气好,一百人各自都抓住了一只兔子。相反采野果的手气不好,一百个女原始人只采到五十斤野果。那今天的野兔和野果的交易价值就是二只野兔换一斤野果,兔子贬值了。反之亦然,野果多了,野果就贬值。
可是几万年来,人类在不停的发展壮大,部落原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这个几百人的小部落现在有几万人口了。制作石器的水平越来越高,还发明了原始的农业种植技术和原始畜牧,食物的来源越来越稳定了。
还发明了建土坯房子,也就是有了仓储,学会了制作风干肉类,储存食物的水平越来越高,也不用怕旱涝灾害和冬季了。
这时候以物易物的基础消失了,因为物资产量太大,再也不是一目了然,可以轻易算出货物兑换率的时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