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能张口就来的这一段是我最最开始接触到张爱玲的时候所听到的,听到之后就再也没有忘记过,以至于在后面阅读过她的其他作品时,这层记忆依然没有被覆盖,不是其他作品不好,大可能是最初的印象太深刻。
张爱玲是中国著名女作家,作品细腻且善于把握人物心理,这本作品多写人和记事,描人述事都是入木三分,在看完每一篇文章后,都有种这些人似曾相识,这些事恰在身边的感觉。因为描人和述事的篇章内容殷实,让我读完总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想着她下一次会遇见什么人,会碰见什么事,面对那些的时候又会做什么。
读书的本质应该如此,将自己代入,去真实的感受它。在“烬余录”中写遍人事,最后道出:时代的车轰轰地往前开,我们只顾着寻找自己的影子,只看到自己的脸,苍白,渺小。这些文字让我精神为之一惊,原来这并不是我们这个时代所专有的,而是在每个时代里都一直在发生的;在“心愿”中写到,时间是把小刀,能将一块石头琢刻成宏伟的雕像,而这把小刀为学校所掌控,也为自己所操纵。在听到古老钟楼发出的回响后,张爱玲似乎听到,“学校拥有最优秀、最勤奋好学的小姑娘,她们日后将为母校增光!”,于是在在文章结尾我们看到,“如果我没有恪尽本分,丢了荣耀母校的权利,我将感到羞耻和悔恨”这么一句话。我们从她的余生知道了,她恪尽本分,荣耀母校了。莫衷一是,现在我们学习的初衷大多在于对生活的追求,然后在物质或精神上得到满足后才去回馈母校,而不是以此为动力去努力去追求成功,自然这也不是一种绝对的现象。言而总之,这种种在我看来都有如昨日重现,在时代里迷失,在学习上奋斗,俨然是一种常态,才让人觉得熟悉,可前者是不能成为常态的状态,后者是一贯的行为,怎么去读它,是每个“我”这样的读者应该去考虑的。
细腻的手法描述,极佳的心理掌控,能让人读不完和学不尽。恰好于这千万人之中遇见我所遇见的,恰好在这时间的无涯的书海里,阅读到张爱玲的作品,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