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包丰源老师著作《不要拿过往的经历当资本》
个人,才是掌握自己人生真相的钥匙。外在的一切表现只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的样子,反映的只是自己的心性,其实外在的环境并没有怎么样,而是内心的世界还不够圆融。
有好多天,一休和尚独坐参禅,默然不语。师父看出其中玄机,微笑着领他走出寺门。寺外,一片大好的春光。放眼望去,天地间弥漫着清新的空气,半绿的草芽,斜飞的小鸟,动情的小河……
一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偷窥师父,师父正安详地打坐于半山坡上。一休有些纳闷,不知师父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过了一个下午,师父起身,没说一句话,打个手势,他把一休领回寺内。刚入寺门,师父突然跨前一步,轻掩两扇木门,把一休关在寺外。
一休不明白师父的用意,独自坐在门外思悟师父的意思。很快天色暗了下来,雾气笼罩了四周的山岗、树林、小溪,连鸟语水声也不再明晰。这时,师父在寺内高声叫一休的名字。一休推开寺门,走了进去。师父问:“外面怎么样?”“全黑了。”“还有什么吗?”“什么也没有了。”“不,”师父说,“外面清风、绿野、花草、小溪……一切都在。”
我要说的是:“人生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只手是无形的,但它无处不在。它既不会彰显爱,也不会制造恨,它只是将人的所为与心性,通过健康、事业、婚姻、财富等状态呈现出来。
生活只是一面镜子,当我们站在这面镜子前时,照见的只有自己。我们所有的好与坏,喜悦与痛苦都是自己创造的。
我们往往从一个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大概就能判断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会做什么样的事;否则,他不会活成现在这种模样。他的生活犹如一面真实的镜子,反映他的内在状态。正如大文豪歌德所言:“生活就像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朝你笑;你对它哭,它也朝你哭。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看法不同,感受也就不一样。”你的生活是绚烂璀璨还是一片狼藉,这种现象的制造者正是你自己,你的认知决定了你对生活的态度,你的态度最终决定你的生活现状。
有些人以为已经明白了自己的一切,觉得自己足够聪明。可是他们并没有真正地了解,永远都用一套理由把自己保护与禁锢起来。从他们身上你会发现,遇到同样的事情,会犯同样的错误,并且同样的事情会永远不断地重复。
造成这样的结果,就是遇事总往外求,永远想着外在的方法,却从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内因,从来没有从自己入手去探寻答案。他们并没有真正地对所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有所了解和觉悟,自然也就不会知道这些事情的发生都是人生最好的历练机会。
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当我们通过经历明白自己就是成就一切的决定因素时,那就集聚了足够的智慧。最后,我们就会对人世间的许多不惑,有迎刃而解之感。
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