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可以说是现在人人皆知的热门话题。从名声大噪的“阿尔法狗”,火热的自动驾驶、机器人服务员,到居家好帮手智能扫地机器人,人工智能仿佛已经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相关联。人们每天谈论着人工智能,但是对于人工智能的认识并不那么准确。
在《人工智能》这本书中,第一章就谈到人们对人工智能的“认知鸿沟”。腾讯研究院在2017年做了一次网络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人员对人工智能各方面还是具备一定的了解,但也存在认知局限和一些误区,比如把人工智能等同于机器人。《人工智能》就是带领人们全面认识人工智能的一本书。
最早的人工智能概念,是在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上提出来的,是指“让机器达到与人类做同样的行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尤其是近十年来互联网科技的大爆发,人工智能的含义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计算机科学、统计学、脑神经学、社会科学等内容都有涉及。书中给出了下面的描述。
“一般认为,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从技术、战略、法律、伦理、治理、未来七个部分来系统讨论人工智能的各方面。世界各国都在从战略层上积极部署,我们相信,在未来人工智能一定会进一步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
人工智能因其具备“智能”的特殊性,的确带来一些特殊问题。比如道德伦理方面的考量。
人工智能是人类可以任意处置的工具么?如果它具备了自我意识呢?具备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将会是附属于人类的工具?还是与人类共生的朋友?
在美剧《西部世界》中,人类制造了很多机器人在一个公园里做接待员。游客只把他们当做会动的“物品”来对待,对他们任意施加暴力。当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开始学会自己思考,他们把自己当成与人类平等的存在,他们会对抗这种不平等,争取自由,爆发冲突。到那时,人类还能够控制的了他们么?
《机械姬》里面,男主在进行图灵测试的过程中,与机械姬产生了爱慕的情愫。人与人工智能可以相恋么?
人工智能可以理解道德准则么?可以学会“善良”并约束自己的行为么?
《疑犯追踪》里天才芬奇创造了一个强大的“机器”,能够监控所有连接到网络的信息,分析出各种犯罪信息。芬奇在创造它的过程中,因为它曾经生出的许多超越伦理、法律、道德的“恶”的行为,无数次的杀死了它。芬奇教会了它善良的道德标准。我想这代表了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行为准则的期望。
相反,剧中另一套“反派机器”——“撒玛利亚人”,则试图主宰人类和世界,对人类为所欲为。这正是许多人所担忧的结果。
如果未来的人工智能逐渐变得强大起来,道德准则势必成为人类创造它们时候的首要原则。到那时,将不是简单的“拔掉电源”就能够阻止机器运行的问题。
人工智能会侵犯人的隐私么?如何划定人类隐私的界限?
就像在《疑犯追踪》里,机器可以获取所有联网的信息。轻轻靠近人的手机,就能够获取他人手机上的一切信息包括通话内容;只要联网,就能够浏览他人电脑中的所有文件……这只是影视剧中的一种设定,却坦白了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焦虑和担心,担心人工智能的行为过界。而这个界限如何划分,怎样遵守,都是创造和使用人工智能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未来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会怎样呢?如何看待和处理未来人机关系,这仍是个问题。
当人工智能逐渐强大起来,真的能够与人类做出同样的行为,对于这样的假设图景,人类实际上掺杂着充满胜利的喜悦和挥之不去的忧虑。
对于人工智能,人类存有许多疑虑。这些问题暂时都没有明确的答案。好在整个行业早已在考虑和讨论这些问题。只要人类谨慎的思考,严格遵守一定的规则和底线,应该能够引领人工智能朝着希冀的方向发展,与人工智能和谐相处。
对于普通人来讲,我们更关心的是人工智能会给我们的实际生活带来什么影响。以当前的行业发展势头考虑,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看到越来越先进的产品诞生,它们将改变我们的生活。也许科幻题材影视剧中的场景,我们都能够亲身体验。到那时,前述这些疑问,相信人类已经找到了合适的解决方案。
2017.11.21雾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