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师兄说2018年要有一个规划,看看自己想在哪方面成长,同时可以在群里互相支持。自觉觉他,我们读书会的宗旨。

        成长肯定是需要的,支持,其实我更想支持我家孩子。

        学习心理学,是源于亲子关系出现了困惑:我这么付出,这么辛苦,怎么到头来还是自己的不是?吃力不讨好啊。

        姐姐的话语如一记重锤,砸的我头昏眼花的同时也带来了光明。第一次走进袭人花店,是蒋老师组织的公益课,请了盛小娥导师来主讲。

        一堂课下来,发现了自己很多问题。眼睛就像激光机,哪儿有错看哪儿。孩子的优点总是被我的“可是...”所掩盖。

        说出孩子的三个优点,我发现我居然找不到。因为在优点的背后,我总能找出他的不足。

        每天写每日三赞,从找自己的优点开始,增加自己的配得感和价值感。找孩子的、找老公的。慢慢的,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老师说要嘉许,好吧,听话照做。可是为什么孩子给我的是不屑一顾外加防备的眼神?老公也说我假假的。

        什么地方出错了?明明老师用起来是那么有效。

        知识学来是用的,我用出来却有时有效有时无效。自己反思了下,当我无心用的时候,往往有效;为了用而用的时候,效果适得其反。

        学的理论再多,用不起来都是白费(个人观点)。那段时间,不停的听到要中正,要静心。可是怎样才是静心?观呼吸吗?音频里听来总觉得不得其所。

        想要什么,什么就来了。征征老师的一篇日志就讲到了静心,讲到了师兄。

        进入读书会,抛开以往学到的理论,开始跟身体链接。身体是最智慧的,它会告诉你你的状态。防御?攻击?崩溃?我们在压力状态下大概这是最常用的了吧。

        学了信念框架,更多看到自己和他人背后的行为动机。信念是可以跟换的,前提是知道自己的信念。

        家人自然成了我的观察对象。我从才开始通过他们的行为细细的去琢磨他们的信念到看到行为就有点明了他们的信念,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反思,让它成为我身体的本能。“无为而为之”才能成为真正的能力。

        与其说是我支持孩子,我觉得更多的是孩子在推动着我前进。能力有没有,看看孩子就知道。如果孩子有点浮躁,我会反思自己,我身上发生了什么,调整自己。我的变动总能带来孩子的变化。

        每个人出现在我们生命中肯定是有原因的,我们从他身上学到该学的,他自然就会离开。

        我和孩子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所以要感谢生命中给我们带来痛苦的人,因为他们是天使,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更好的成长。

        家人其实是最难相处的,因为他跟你有利益关系,知道所有你所不知道的痛点,而且一戳一个准。我一直觉得,如果跟家人相处好,修行应该也不会差了。

        家人关系一直是我修行的目的。我的心很小,希望自己能好好跟家人相处,如果可以,扩大自己的影响圈,影响家人可以更好。

      “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以前觉得是自私,现在不这么理解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管好自己,还需管“他人瓦上霜”吗?《道德经》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

        2018年,扩大自己的影响圈,减少自己的关注圈,更好的自修,更好的影响家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