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行为,三重大脑,三个执行力应用场景

一共有三类行为,这三类行为分别叫作自动行为、冲动行为和常见行为,它的区别在于人们对它有意识的控制力有多大。(《如何想到又做到》)

我们有三重大脑,最先发育的是本能脑,其次是情绪脑,最后是理智脑。

我发现刚好对应这三种行为类型。自动行为对应的是本能脑,是我们无意识做的行为,比如听到身后鸣笛声,会下意识躲到一边。冲动行为对应的是情绪脑,是在某种强烈情绪驱动下所做的行为,比如一起床就忍不住掏出手机刷起来。而常见行为对应的就是理智脑,这是需要意识参与的行为,需要你主动选择去做,比如出门跑个步。

我的理解是自动行为的定义更接近于习惯,一种自动自发的行为,不需要意识参与,大多时候我们根本意识不到就做了。冲动行为更接近于成瘾行为,明明知道不对,但偏偏就是克制不了或极难停下。常见行为是我们需要经常去做,但还没有形成习惯的行为,需要意识参与,比较消耗意志力,在动力不足时就容易放弃。

知道这三种类型的行为,对提高执行力有什么帮助呢?

至少提供了三种执行力可以派上用场的应用场景。第一种就是培养新习惯,这对应自动行为和本能脑。第二种是戒除成瘾行为,这对应冲动行为和情绪脑。第三种是目标推进,这对应常见行为和理智脑。

当我们需要使用执行力做事的时候,可以先区分自己要做的是哪种行为,每一种行为可以采用的策略是不同的。

比如自动行为是无意识的,我们就需要把它变成有意识的行为,才能着手调整。改变冲动行为的关键是洞悉背后驱动的情绪。常见行为需要注意意志力的消耗和提供动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