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每个时期都具有明显时代特色的文化形式,其中诗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最重要、最璀璨的组成部分,承载着华夏历史的珍贵记忆和血脉基因,历经三千多年不曾中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心灵的智慧结晶,是传统文化遗产绚烂的艺术明珠。
在诗文化之中,唐诗又是最为辉煌耸立的文化丰碑,代表了中华诗歌的最高成就,成为后人难以企及的艺术巅峰。唐诗开创了一个瑰丽雄奇的诗歌时代,群星闪耀,瀚若星河,流光溢彩,熠熠生辉,流派众多,风格迥异,题材多变,形式丰富,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韵律优美、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但在华人的血脉中留下深深烙印,而且对世界上许多地区和民族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唐诗作品犹如浩瀚苍穹,灿若繁星,历经朝代更迭,时代变迁,佚失散落,如今依然遗存近五万首,这对一般人来说,全面阅读自非易事,于是在唐代就有一些选本,比如《国秀集》、《河岳英灵集》、《唐诗类选》等,到宋代《唐百家诗选》、《万首唐人绝句》等。此时也出现了一些汇编启蒙诗选,从唐诗中选择易学好懂的名家名篇,作为开蒙教材,最著名的是《千家诗》,宋朝刘克庄编辑,南宋末年谢枋得对原有《千家诗》有所整理增删,收录226首诗。到了清朝,乾隆二十九年蘅塘退士孙洙在《千家诗》的基础上进行增删,出版了《唐诗三百首》,收录77家诗311首,从此成为家喻户晓的启蒙教本,一直流传至今,也是当今小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最好的入门教材。
《唐诗三百首》从风格题材来讲,有山水田园诗、即景抒情诗、赠别诗、咏物诗、怀古诗、边塞诗等。自古以来就经常有人对这些诗词进行排名,选出自己心中的最佳,然而,由于每个人的教育阅历、喜好风格、理解感受不同,因而每个人都有心中最佳的诗词排名,另外由于每个人的境遇境界不同,不同时期对诗词的理解也有差异,因此可能自己都无法确定,正所谓“文无第一”,一则是文人谦虚美德,再就是题材风格迥异,自然难以评定。
谈到《唐诗三百首》中最为悲壮的律诗,现在大多公认以杜甫的《登高》为七律之冠,被誉为“旷世之作”,代表了杜甫的巅峰水平。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登高》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八句皆属对工整,押韵合律,气势雄浑,有排山倒海之势,悱恻感慨,尽显无限悲凉之意。前放后收,戛然而止,心情激荡,余音绕梁,动人心弦,意境幽远,极富艺术感染力。
然而,若依笔者而论,《唐诗三百首》中最为悲壮的诗词,却以陈子昂的古风《登幽州台歌》堪称第一。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是初唐时期著名诗人,在初唐到盛唐诗风发展转变的过程中,陈子昂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进一步发展了“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所追求的刚健雄浑的诗风,一改齐梁诗歌中绮靡纤弱的习气,对盛唐诗人张九龄,李白,杜甫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杜甫评价:“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白居易则盛赞 “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韩愈则认为:“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登幽州台歌》创作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针砭时弊,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屡次进言反而被降职,怀才不遇,积郁难排,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著名的《登幽州台歌》诗篇。
《登幽州台歌》本来是怀古诗,然而通篇未见一字描写景物,而是俯仰古今,慷慨激昂。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寥廓空旷,雄浑悲壮,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幽州台,是战国时期燕国的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燕国作为小国,燕昭王励精图治,招贤纳才,高筑将台,置黄金于其上而得名。燕昭王敬贤爱才使得天下豪杰纷纷而至,邹忌、剧辛、乐毅、屈庸等皆从他国而来,人才济济,袭破东胡,联合抗齐,连拔齐国七十余城,以一小国,跻身七雄,而那些贤才也建功立业,名垂青史,使得陈子昂登台后感慨万千。
对比自身遭遇,面对荒凉古台,世事沧桑变幻,物是人非,像燕昭王那样的贤君不复可见,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登台远眺,只见茫茫宇宙,一片凄凉,因此孤独寂寥,悲从中来,不由得怆然泪下。
《登幽州台歌》词语简洁,粗笔勾勒,时空转换,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展现出一幅空旷辽阔深邃雄壮的画面,境界雄浑,气势奔放,饱含真情,慷慨激昂,凄凉悲壮,把诗人的孤单寂寞,身处困厄,有志难伸,怀才不遇的境遇描绘的淋漓尽致,同时抒发了诗人的激情壮志和崇高理想,极富艺术感染力。
《登幽州台歌》凝练隽永,意境深远,雄浑悲壮,凄凉沧桑,堪称《唐诗三百首》咏物怀古、怀才不遇最为悲壮的诗词之首。
2018/12/8榆木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