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组件化
1. 组件化分析
支付宝的界面我们都很熟悉,它的每个模块都能做成一个APP了,支付宝的业务量之大也不是我们普通APP能够相比的,但是支付宝是如何解耦的呢?本文就在类比手机天猫解耦之路基础上,模仿支付宝解耦,实现组件化。
2. 组件化步骤
通过手机天猫解耦之路的阅读,可以总结,手机天猫解耦分为以下几步:
- 一个工程
天猫App刚开始使用了最简单的架构,独立工程,MVC架构。而且我们判断在这种情况下这样的架构是完全够用的。
- 模块化(文件夹分类)
先按功能把工程做横向分层(比如不同的业务放不同的文件夹),在业务层再做纵向梳理(比如网络层基础类工具类放不同文件夹)。把不同的模块代码简单的放在一个文件夹里,而工程的组织形式并没有发生变化。如此拆分,我们做到代码独立,跨团队基本不会在同一个模块代码上产生冲突。
- 组件化(可独立开发 pod管理)
组件和模块有什么区别?我认为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独立性。组件是可以独立开发,独立运行的,而模块则必须依赖主工程的环境。具备独立性的组件可以很好的隔离跨团队之间的依赖,彼此独立开发,按照各自的节奏发布版本。
这个阶段,我们引入依赖管理设施(iOS引入了Cocoa Pods,Android使用Maven),把此前的模块进一步剥离成独立工程,单独做版本管理,每个独立的组件对发布的版本号负责,不论是其他组件还是主工程都依赖组件发布的稳定版本,但是现在每个模块的代码不能独立编译,所以大家还是在一个工程里,只是代码提交到不同的仓库,然后通过依赖管理设施,通过版本号拼装成主工程,源代码最终运行还是揉在一起,现在这一步就类似于Cocoa Pods管理的第三方库,缺点:编译速度慢。
- 组件化(可独立运行 二进制包)
无法独立运行会带来什么问题?非常明显,慢!组件化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慢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我们的效率。在这个阶段,我们已经有超过十个团队,iOS工程的源码文件超过一万个。由于主工程是通过各组件的源码组合起来的,每一次重新索引和编译,都要消耗超过半个小时的时间。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把组件化进行到底,实现组件的另外一个独立 —— 独立运行。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解耦,梳理各个组件之间的依赖关系。让每一个独立组件尽可能少的依赖其他组件,在最小范围内正常编译执行。每次发布不再是一个稳定版本号,而是一个稳定的二进制包。
如此依赖,我们把超过半小时的编译过程拆分到数十个模块中,而主工程依赖数十个二进制包,编译也就快了。
3. 组件之间解耦
现在组件独立出来了,但是组件之间相互调用或者跳转的时候也会产生耦合,为此,可以给每个组件添加一个路由层:
- (id)routeTargetName:(NSString*)targetName actionName:(NSString*)actionName param:(id)param{
Class targetClass = NSClassFromString(targetName);
SEL actionSel = NSSelectorFromString(actionName);
NSObject *targetObj = [targetClass new];
if ([targetObj respondsToSelector:actionSel]) {
NSMethodSignature *signture = [targetObj methodSignatureForSelector:actionSel];
NSString *returnType = [NSString stringWithUTF8String:signture.methodReturnType];
#pragma clang diagnostic push
#pragma clang diagnostic ignored "-Warc-performSelector-leaks"
if([returnType isEqualToString:@"@"]){
return [targetObj performSelector:actionSel withObject:param];
}else if([returnType isEqualToString:@"v"]||[returnType isEqualToString:@"V"]){
[targetObj performSelector:actionSel withObject:param];
return nil;
}else{
[targetObj performSelector:actionSel withObject:param];
return nil;
}
#pragma clang diagnostic pop
}else{
NSLog(@"error:%@没有%@方法", targetName, actionName);
return nil;
}
}
上面的路由根据targetName和actionName来寻找方法,就算某个模块移除之后项目也可以编译通过,因为路由层我们做了处理,这样的话,一个模块就不会依赖另一个模块完成才能开发了。
使用如下:
UIViewController *homePageViewCtr = [self routeTargetName:@"FindRoute" actionName:@"controllerWithMainTabbar"];
UIViewController *communitViewCtr = [self routeTargetName:@"CommuniteRoute" actionName:@"controllerWithMainTabbar"];
UIViewController *finPlatformVCtr = [self routeTargetName:@"PlatformRoute" actionName:@"controllerWithMainTabbar"];
UIViewController *personViewCtr = [self routeTargetName:@"PersonRoute" actionName:@"controllerWithMainTabbar"];
这里路由没使用http://这种URL的方式是为了更容易理解。
二. 组件如何二进制化
制作可独立运行的framework文件,这段内容建议参考:iOS-静态库、动态库
- 首先shift + command + n 选择framework
不勾选创建测试模块
- 拖入网络框架并创建控制器
现在项目就能command + b 编译成功,但是并不能运行,因为没有target。
- 创建target
点击下图 + 按钮,选择Single View App
同样不勾选测试模块
- 把动态库改成静态库
- 在target中关联framework
- 选择target,并在ViewController.m 导入头文件,写跳转代码
#import "ViewController.h"
#import "TicketViewController.h"
@interface ViewController ()
@end
@implementation ViewController
- (void)viewDidLoad {
[super viewDidLoad];
// Do any additional setup after loading the view.
}
- (void)touchesBegan:(NSSet<UITouch *> *)touches withEvent:(UIEvent *)event {
[self.navigationController pushViewController:[TicketViewController new] animated:YES];
}
@end
command + r 运行成功,点击空白跳转飞机票界面,这样我们就能在飞机票界面写代码,并且可以运行看到。
- 按照上面说的,为了给组件之间解耦,我们需要给当前framework写一个路由,然后只暴露TicketRoute.h文件
command + b 编译一下
- 右键Show in finder
- 将如下文件拖入主工程即可使用
我们拖入主工程的只是一个framework文件,这样每次运行主工程,framework文件就不编译了。
当我们想要维护framework的时候,只需要在framework中选择target运行,然后就可以修改了,自此,可独立运行的framework文件制作完成。
需要注意的点:
- 上面我们直接把网络框架拖入到framework里了,实际开发中,如果另外一个框架只在当前framework使用,可以拖入到framework里,但是如果其他组件也使用,可以导入到target里面,否则不同组件导入了相同的框架会有冲突。
- 组件化一般并不是一开始就开始组建,而是项目做完,再一步一步拆分。
- 为什么要使用framework?
因为framework里面包含了自己的bundle和头文件,如果使用静态库(.a文件),我们还要自己管理静态库的头文件和资源文件,很麻烦。
三. 安全防护
当设备没越狱的时候,一般不会有什么安全问题,但是如果设备被越狱了,一些最高权限被获取了,就会有安全问题。
因为OC语言是运行时机制,越狱后通过终端直接操作你的app,通过运行时runtime直接hook你的方法,方法名和参数都能看到,所以会有安全隐患。
如何避免?
1. 宏混淆
#define LoginMethod xggedsagegawegga
- (void)LoginMethod:(NSString*)loginName{
NSLog(@"loginMethod");
}
这里只是举个例子,实际并不实用。
2. c函数混淆
把函数名隐藏在结构体里,以函数指针成员的形式存储,编译后,只有留下地址,去掉了名字和参数表,提高了逆向成本和攻击门槛。
#import "SafeCategory.h"
typedef struct SafeCatey{
void(*resetPassword)(NSString* password);
} SafeCategoryOC;
//这个函数在结构体中就是个指针
static void _resetPassword(NSString* password){
NSLog(@"设置密码");
}
#define SafeUnit ([SafeCategory shareSafeCategory])
@implementation SafeCategory
+ (SafeCategoryOC*)shareSafeCategory{
static SafeCategoryOC *__safetCategory = nil;
static dispatch_once_t onceToken;
dispatch_once(&onceToken, ^{
__safetCategory = malloc(sizeof(SafeCategoryOC));
__safetCategory->resetPassword = _resetPassword;
});
return __safetCategory;
}
//使用举例
- (void)testSafe:(NSString*)pswd{
SafeUnit->resetPassword(pswd);
}
@end
Demo地址:framework组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