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教育从很早之前就开始了。最早的是奴隶社会的士族家庭教育和官学,距今已有4000多年。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开闯了私学,解决了普通大众学习的机会,后来从孔子的私学发展到后期,私塾风流一时。从小型的私塾到后期的学院风行一时,这也是一个进步的过程。之后到了民国时期,引进西方的教育制度,大学开始出现在普通大众的嘴边,而现如今已经是形成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博士~博士后的一个完整体系。
从上不难看出,中国的教育资源从最原先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不平衡了。
奴隶社会时期的教育资源是把握在奴隶主或者士族的手里,并且就算资源开放出来,奴隶也很难有额外的资金出现去开设族学。这个阶段的教育资源的把控不仅仅有经济的角度,更重要的是政治的角度。也就是说想要获得教育资源不单单是有钱就可以了,还要你是非奴隶。还有一个资源不平衡的表现是教育资源的稀缺性。
在这个时候,文字刚刚出现,还没有办法流行起来。并且承载文字的工具也是简单,也比较重——竹简。所以教化万民的责任便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物以稀为贵的稀缺效应也造就了老师们的高贵。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开始瓦解,孔子首创了私学,并且需要的费用也很低,也就是“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简单来说就是带条肉干来,就可以上学了。这导致了什么样子的画面呢?首先是在教育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低收入者都可以获得,只要你想要学。这不仅是从经济上解决了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更重要是开私学破除了官学,让学习变成一件很普通的事情。
但是,这其中也有很多的小的问题出现。比如说,学而优则仕为后期的科举制度提供了良好的解说,但是部分的高学历的老师们都已经是官员了,想要让他们教习是比较困难的,甚至由此引起了派别,在朝中拉帮结派,也让没有成为官员的人,失去了学习的机会。这个时候,优质的教育资源还是掌控在少数人手里,只是体系不再那么严格就是了。
民国时期和现在的情况基本已经接近。基本上形成了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等一套完备的体系,同时针对于谁能够进入拥有优质资源的学校也有这一套完备的体系。幼儿园和小学是按照家庭住址或者所谓的积分等进行分配的,然后中学扣除一部分是按照考试进行的,其余是将小学按照区域进行划分进行直接升级。高中和大学基本按照了“你行,你上”的原则进行。其实中国的房价高的原因不单单是因为丈母娘,更主要是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因为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的周边,房价自然而然的高于其他地方,形成聚太效应。但是这个问题没有人敢说出来,因为一说出来,也许自己的小孩子就有可能失去掌握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就输人一筹了。房价的根源在于此!不在于炒不炒!
那么,现在的很多网络教育平台天天宣传着能够消除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化,究竟能不能实现呢?我们先来看一个案子。
老李是当地县城的富豪,为了孩子能够上更好的学校,得到更好的教育,将孩子送到了市区的私立学校里面的尖子班,花费巨大!但是小李同学学习属于中下。隔壁的老王就问老李,为什么要将孩子送去那边受苦,还要花费那么高的费用。老王说,就算孩子和他的同班同学来说是中下,但是拿到县城里面,那也是不错的;再者,他们班上的同学学习那么好,不仅能够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氛围,甚至于说同班同学未来能够为政一方的概率远远大于县城;并且校园里面的富豪更多,能够结交一两个也是足以!(该案例真实发生在漳州)
从老李的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其实,去拥有优质学校读书,是拿到了一张通往未来的入场券。就像厦门一中的学生不是以本一为目标的,而是以出国或者清华北大等为目标的,这个就是差别。就算网上的教育资源很多,但是从时间的角度来说,一个在民办的小学里面就读的孩子,他能够再花一倍的时间去学习吗?因为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基本不大可能从头学习都尾巴!这就从根本上面决定了针对小孩子的网络教育不可能从根本山解决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化,只能够说缓解,甚至于说只是加分项目,没有办法作为一个基础设施项目!
从学习环境上面来说,学校提供的不仅仅是给学生知识,更提供一个学习环境。一个孩子在周边都是英语环境下能够比周边都是方言的孩子更快掌握英语的情况就很好的解释了学习是学习环境在主导的。所以,教育资源的不平衡的解决不单单是一个老师的问题,更重要是这个老师是否能够制造一种氛围,家长们是否有能力能够创造一种更加浓厚的学习氛围。这也就要求我们家长们不能够只顾着赚钱,或者说希望能够通过各种教育机构帮助孩子成本,毕竟孩子最好的老师是父母。所以,教育资源的不平衡还需要方方面面的解决,不是解决一个入学难问题,也不是提供一个网络教育就可以了!
那么,网络教育是否有用?网络教育应该说是一种教育资源的补充,比如说,在现在的希望小学,或者乡下中的学校里面,教育资源不足是能够有一定的替代,让网络承担起一部分的教学是可行的,也是应该做。但是至少在现在的情况下,互联网还没有办法真正解决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