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一周岁时,有一段时间总喜欢去米袋里把米弄出来扔地上。她奶奶舍不得打,把米袋扎紧,连哄带骗,东阻西挠,偶尔能把她拉离米袋,让她分心一会,可转头又奔向米袋。她妈连吓带打骂,女儿自然自顾自的玩米,打的疼了,就哭个不停。
他妈没办法,向我发火:“你看看你女儿,也不管管!”
这有什么好管的?女儿玩米的时候,是快乐的,女儿玩米的时候是安全的,女儿玩米的时候也不是故意把米扔地上,只是控制不好,弄撒到外面而已。
不过既然老婆发话了,还是得有个态度的。我靠近女儿,把袋子口弄大,弄开,告诉她:“来宝贝,把米从这倒下去!”
我和她一起玩的很开心,然后我告诉她:“宝贝,咱们小心些,不能把米弄到外面了地上了喔,弄到地上后踩在上面会摔跤的,摔跤疼不疼?”
“疼,”女儿摔过,她当然知道疼。
“那咱们把地上的米收拾下好不好,不然可能会摔疼妈妈的哟!”
“好!”我和女儿愉快的把地上的米弄干净了――当然,主要还是我收拾的,她只是捡了几粒而已。
“好,收拾干净了,咱们继续来玩米吧,不过不能弄地上唷。”
她点了点头,这次我没帮她拉袋口,自然她肯定会把米弄外面的。
“嗯,宝宝又把米弄外面了,看起来宝宝现在还不会玩,咱们先不玩米了好不好,爸爸陪你去玩积木,好不好?”
“好。”女儿答道。
“那咱们先把它放起来,让妈妈给宝宝做饭吃,好不好?”
“好的!”
我和女儿一起把米袋口扎好,此后她也没在去玩过米袋。
分析这个过程,我首先不是像她奶奶和她妈那样一来就阻止她的行为,我是在和她一起玩,和她一起快乐,接了她快乐的情绪,和她保持同一频道,之后再帮她跳转到认知频道――她最爱的妈妈踩到地上的米会摔跤,摔跤是很疼的,咱们帮助妈妈不摔跤,咱们把地上的米收拾干净,之后再来玩,她没法保证米不弄地上,而把米弄地上是不好的,她已在玩米上产生了挫折感,这时我提出替代游戏方案,取得她的同意。
解决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