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课与孩子发生冲突到底该听谁的?
双方处在问题区,父母和孩子都不高兴,发生冲突的时候该怎么办。
绝大部分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有两种,一种就是父母说了算,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这种就是权威法。
权威法对亲子双方的影响:
权威法的第一种方法是:胡萝卜+大棒。
胡萝卜就是奖励,你做到什么我就奖励你什么;大棒就是惩罚,如果你没做到,那我就惩罚你。
奖励也是权威法,当你对孩子使用奖励的时候,实际上还是父母说了算,孩子的需求依然没有被看见,没有被满足,孩子不能决定,他们只有接受,这也是一种变相的权威。
奖励让孩子丧失了自己做事情的内在动力,依赖于外在的奖励,而且奖励还得不断加码。这在心理学上叫做敏感递减。
权威的第二种方式就是惩罚孩子。
孩子的确有可能因惩罚而努力学习,可是孩子努力的原因是因为他害怕,这种恐惧积累多了,他会怨恨,愤怒。当他积压了这么多的负面情绪,以后遇到事情,你还指望他听你的话,让你好过吗?亲子关系也好不起来。
权威法表面上是父母赢了孩子输了,父母说了算,但事实是搞你,弄得你焦头烂额的时候,你就要想想了,你是不是也这样搞过孩子,让他输得很惨,所以他才会报复你?
还有一种是父母拿孩子没办法,什么都是孩子说了算。这种就是放纵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溺爱孩子。父母这样孩子会怎么样呢?
第一,他会害怕,因为他不知道到底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他还得时时提防着父母发脾气,算后账。没有哪个父母能够一直惯着孩子,心里还不愤怒的。所有的溺爱,那都不是爱,都是以爱为名义的恨。
第二,他会愧疚,觉得自己很不好。因为父母虽然放纵孩子,但是父母是不开心的,在孩子眼里,父母这样是自己造成,所以孩子会觉得自己很不好,自己都很讨厌自己,可是他又是缺爱的,所以他会不断试探父母的底线,看看父母到底是不是爱自己。
第三,放纵孩子没办法教会孩子尊重别人的需要,他会以自我为中心,完全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和社会规范是什么,而且容易出现拉帮结派,欺凌别人。
表面上看,被溺爱放纵的孩子得到了很多爱,事实上压根没人爱他,他真正的需求是没有人看见的。
还有一些家庭是爸爸权威,妈妈放纵。
不管是爸爸权威还是妈妈的放纵,都没有真正看见孩子的需求,也没有教会孩子如何自我负责。
在关系当中,要么两个人一起赢,要么两个人一起输,不可能出现一个赢一个输的情况。如果一个人长期输的话,他总有一天会报复,让你输得一败涂地。
如果不使用权威,也不放纵孩子,要和孩子双赢,那么与孩子有冲突的时候,该怎么做呢?这是我们后面要讲的P.E.T.的第三法,也就是第三种对待孩子的方法。
第35课作业:
1、总结一下在聆听和表达的过程中你的收获和体验。
倾听和表达是课程学习的中心,到目前为止,学习P.E.T的技巧都是围绕着这两项来练习与孩子良好的沟通。通过倾听和表达来接纳孩子,这点感觉自己在认识上有了转变,但行为的落实因为以前的权威或家人的放纵还有余留的问题需要将来持续的正确的方法来解决。其实,这些不光是对待孩子,对待家人、对待同事等都很有益,是增进人际关系的有用的方法。
2、当双方处在问题区的时候,你一般是采用什么方法处理的呢?结果怎样呢?
以前,权威法和放纵法都有用过。拿孩子作业来看,到点不做完就不许做,到校接受老师的罚抄;做的好了有奖励,这些都属于权威法。放纵法是孩子爸爸说因为孩子没玩够,那我们就陪她吧,她做到几点我们就陪到几点。这两种方法我都试过,孩子的改变不大,依然是做的晚,拖拉磨蹭。到学过面质性我信息时,我用过,孩子沉默了一会就跟我说,“妈妈,那你早点休息吧,不用管我作业了”(我也舍不得孩子一人独自作业,又陪着她,想着不陪又会说不爱孩子,陪也确实是大大影响了我的休息)其实现在想起来,如果孩子真这么说了,我到可以尝试一下,因为是她自己想出来的办法,大家都需要试试。可随着老师的介入,觉得有孩子的速度偏慢,就拿出了权威,制定了惩罚措施。孩子作业是可以按时完成了,可在完成作业后就会因小事而找茬,发脾气,在我看来,孩子并不是自己努力,而是因为害怕,在受惩罚后的负面情绪爆发,又需要我的关注和爱来抚平。好在经过学习,我现在的情绪还比较稳定,无论她怎样,我都能接纳,并去安抚她。今天的课里有学到一点就是还没有发现孩子真正的需求,以解决孩子的需求为出发点的解决问题。期待老师接下来的课程学习,如何做才是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