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初学者来说,快速入门不仅绝对有可能,而且还绝对必要。关键在于找到这个领域里的最少必要知识,即:
MAKE( Minimal Actionable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在通过践行来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如果你能平静地接受开始时的笨拙,并且把目光放长远,想想自己未来三年、五年、甚至是十年的样子,想必这些暂时的笨拙都是可以接受的了。”
May5 留言
专栏内容让我想起了吴伯凡老师提到学习的本质时,用了又是科学家又是文学家,又是美国的国父的富兰克林做例子。知识跨度很大,做的事情很多,他活了不止一辈子,是好几辈子,因为随便哪个领域做到他的成就,就是要花一生的时间。
他很小的时候在印刷厂当徒工,看着印刷的报纸,想着如何能让自己的文章见诸报上,平静地接受自己的笨拙,马上开始了行动。他的方法很有意思,从杂志报纸上选文章,选比较好的认真读,读的时候呢,抄上一段话,在往下读的时候,在另外一张纸上又抄下另一段话,读完之后把文章放在一边,把这些纸打伞,然后过几天以后,他让自己把这些话按顺序排列下来,这样他就知道这篇文章的结构,然后重写这篇文章,或者是用笔来复述这篇文章。当他这样做的时候,虽然自己好像读懂了这篇文章,可是一落到纸上能写下来的就很少,这时候他就会有一种挫败感,于是他又重新读那篇文章,再一次的重写,然后把自己重写的文章和原文对照,发现自己根本没有真正读懂这篇文章,更没有真正领略这篇文章的精彩之处,一篇文章他要反复重写四五次以后,才逐渐接近原文。他就是用这种方法让自己一年多的时间里面从印刷厂的学徒工变成了一个专栏作家。
他就是这样快速入门后不断尝试改进,再反复练习再改进的…别人可能花上几年的时间才能成为作家,而他的专注与行动使他缩短了许多许多,长期以来,肯定就是多维度发展的牛人!
昨天第一次尝试去翻译,内容是清朗当天的文章Stephon Marbury:Remade in China,可光是Beijing Ducks这个单词,我就不知道是否应该直译了。满脑子的想是否北京烤鸭队?苦恼自己对篮球的无知,后来看到有人把它翻译成北京首钢队的,和同事讨论了一下,我才知道原来名字是有赞助商的缘由[囧]学习区果然是被挫败感激发的,自己翻译出来的内容,再去对比清晨朗读者们的翻译,瞬间觉得水平差距太大了,可是总归是上路了,还遇到了有意思的事情[偷笑]要以Beginner's mind让自己更专注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