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知道,五百年前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是中国。
谁都知道,二百年前世界上最孱弱不堪的国家也是中国。
于是,许多的人都想搞明白,一个曾经的世界第一,是如何沦落到如此不堪的。
我也是想把这件事搞明白的一个。
昨天下班回家的路上,突然想到了两个词:穷则思变,物极必反。
最起码在明代初年,朱棣皇帝派三宝太监下西洋以后,我们就已经非常清楚的认识到了,世界是如此之大,远非唐宋时期版图所显示的那个面积可比。
然而郑和带了区区两万人,就可以做到全世界平趟,所有的其他国家,不过就是蛮荒之地,尚未开化,作为泱泱中华的大国,不屑去与野人争利。确实,就算是想去争,也真的没什么可争的。费半天劲,啥也得不到,还不如让其自生自灭的好。
到了康熙时代,这个趋势仍然没有得到明显改变,所以尽管入主华夏的满清贵族非常愿意接受新鲜的,先进的文明,可是也只限于向汉民族的传统文化学习,因为除了汉文化,世界上其他文明,那时候还没有表现出来格外值得学习的东西。
一条路已经走了很久,并且路上的平坦,让行走的人非常满意,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求他换一条道路走,确实是超越历史的,也是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马后炮思维。
穷则思变,可是在没有感觉到自己穷的时候,是不可能思变的,这是人的惰性,也是人的本能。
物极必反,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任何事物都有出现、发展、高潮、消退的过程,文明的发展,也逃脱不了这个规律。
领头羊为了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反而更容易使用原来的方法,更容易走自己曾经成功的路——尽管这条路,已经不再那么平坦。
只有落后的,才能够大胆求变,才有机会弯道超车。这是穷则思变。而对于领先的,终将走到保守的路上,则会出现物极必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