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豫了很久,还是想说这个沉重的新闻。
10月13日凌晨,大连理工大学一名研究生,在微博留下一封“遗书”后自杀。
疫情导致实验进度落后,实验设备出问题,可能导致没法毕业……这些压力击垮了他。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愿他下辈子想做一只猫的愿望得以实现。
痛心之外,我们该如何减少这样的悲剧?
在他最后这条微博里,我看到一个几乎存在于每个人身上的症结。
他所说的这种小剧场,熟悉吗?
“不对啦,那肯定是你自己的问题。”
“那就是你懒,笨,没用。这二十几年家里人给你这么多关怀,结果养了一个废物出来。”
忍不住一遍遍在脑海里攻击与贬低自己,在心理学上这叫做,自动负性思维。
每个人面临的现实处境不一样,但就是这个东西,让我们都会陷入抑郁、焦虑、甚至自杀。
今天不要再忽略它了。
01
自动负性思维如何拖累和压垮我们?
你是否发现脑海里总是有意无意地冒出一些想法?
这些想法不分时间地点,让你轻易走神。
根据最新的科学估计,人类平均每天有超过6000个想法,其中很多都是自动产生的,与我们实际在做什么无关。
自动负性思维(Automatic negative thinking,简称ANT)就是总有意无意地往负面去想的想法与信念。
这几种常见的自动负性思维,你是否也中招了:
1)非黑即白
以黑白分明的视角来看待事物,只要某件事情没做对或者没做完美,就认为自己是个彻底的失败者。
没办法全面或者折中地看待问题,否定事件的积极一面,也很难从一个失败的事件中吸取经验。
“我什么都不会“、”我从来没把什么事做对过”、“我就是个废物吧?”
对待人际关系也是这样,别人对自己好,就觉得对方是大好人;一旦对方做出让自己不满意的行为,也能全盘否定别人。
这样的人往往情绪起伏犹如过山车,自我价值感较低,人际关系敏感。
2)小题大做
一面夸大事物的重要性(如自己的错误和别人的成就),一面又不合理地缩小事物的价值(如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
总之对自己就是苛刻,对别人就是宽容,把坏事都往自己身上想。
刷朋友圈都能刷出满腔焦虑,看见别人买房晒娃,就觉得别人都幸福,唯独自己不幸;
某天肚子疼,在脑海里已经想了自己患病的几十种可能……
过度灾难化自己的处境,其实实际并不是这样。小题大做只会增加不必要的焦虑,让事情变糟。
3)读心术
以为自己能猜透别人的心思,并将自己的推断当成事实,既不理会其他可能性,也不去验证,然后自怨自艾,比林黛玉还受伤。
比如:
“同事没和我打招呼,一定是他瞧不起我。” “男朋友下班了也不找我,他一定是不爱我了。” “今天老板说了我几句,他肯定是想开除我。”
抱着这样的信念生活,别人都会变成敌人,还会觉得自己一个人在与整个世界对抗。
研究证明,负性自动思维会引起高度的焦虑、压力和抑郁,会严重破坏我们的生活。
更可怕的是,负性自动思维的“繁殖力”极强,一旦我们经常“喂养”它,它就会成为神经元的默认路径。
即便没有糟糕的事,大脑也会更加频繁地产生负面的想法与信念,让你陷入消极的恶性循环。
所以很多倾向于负面思考的人,其实与他的处境并无关系,只是他习惯了这样思考。
02
那么,为什么会有自动负性思维?
首先得理解人类的大脑是如何运作的——
大脑就像一个兢兢业业的高级指挥官,每天都在飞速处理各种信息。如果感觉到威胁,它会触发“战斗或跑步”的反应,统领我们的行动……为的是让我们安全。
大脑优先考虑的是我们的生存,而不是我们的幸福。
所以,比起积极的事件,大脑更容易关注具有威胁的事件,这是一种进化优势。
这也导致大脑有点“没事找事”,只要外面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它就制造一堆危险信号。
而且大脑对所有信息照单全收,不管信息来自实际还是想象,都会触发我们的反应。这也就是为什么白日梦能让我们开心,消极想法同样也能让我们痛苦。
这一切都让自动负性思维有机可乘。
如果我们不对此保持觉知,很容易就被大脑“骗”了。明明实际情况很安全,还是被想法搞得夜不能寐、担惊受怕。
而且时间一长,我们可能会忽略实际情况,而真的认同想法,沉浸消极的感受,产生严重的情绪及自我价值问题,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认知融合。
我觉得自己很失败(想法)→ 我没有任何价值(认同想法)→ 我很羞愧和绝望(加强感受)→我不配活着(引发行动)。
03
如何摆脱自动负性思维?
要知道自动负性思维无法完全消除,因为大脑就是这样运作的。
但是,可以通过觉察它来减轻它的影响,学着可以让思想为我们服务,而不是拉我们进泥潭。
1)区分现实与想法
上面已经提过想像自己大祸临头和真的大祸临头都会让我们害怕,所以最重要的是区分现实的威胁与假想的威胁。
这意味着,我们要在自动负性思维产生的时候,学会抽离,去观察和判断想法。
可以问自己:
这是真的发生了,还是在脑海中发生了?
实际情况就是这样,还是只是我想出来的?
一定要首先接受大脑充满了各种想法,这是它的功能。
但想法不等同于现实,更不等同于我们自身。我们可以观察想法,却不需要认同想法。
只要能够区分现实与想法,就能够保持觉知,不被想法挟持。
因为很多时候,不是现实处境困扰我们,而是对现实的灾难性想象困扰我们。
2)培养五官的专注力
有意识地将注意力从想法转移到五官上,就能平复焦虑,慢慢感觉到平静。
因为注意力是有限的,如果充分调动五官所感受到的信息,大脑就没有空间让我们陷入威胁之中。
这需要提高专注力,可以通过简单的呼吸训练、身体扫描和冥想、正念练习等来集中感受对五官的注意力,重要的是回到当下。
比如问自己:
我现在在做什么?我能看到什么?我能听到什么?我的身体是什么感觉?
3)创造积极的想法
试着这样与自己对话:我注意到我的大脑正在思考……
这能让我们与想法保持安全距离,可以在任何时候引入这种觉知,比如走路、排队时。
然后继续问自己:这种想法是帮助我还是伤害我?如果答案是后者,就有意识地选择一个更具支持性或更积极的想法。
负面思维会形成惯性,积极思维自然也能。
如果我们有意地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假以时日,大脑也会将积极思考设为默认路径,从而产生更多的自动积极想法,让我们提升自我价值感。
比如:
"我完成了大部分事情” 替代 “我没有做好”;
“我有信心,只要我下定决心总能成功” 替代 “我不行”;
“我为自己感到骄傲” 替代 “我恨我自己”;
“我值得拥有生命的美好”替代“我一文不值”。
4)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如果自动负性思维已经让你不堪重负,最好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咨询师能够帮助你区分想法与现实,重建合理的信念,重新掌控生活。
总之,一定要知道,想法不代表现实,你不必相信你所想的一切。
幸福的人,并不是获得了世界,而是能够创造积极的想法去看待生活。
写这篇文章时,我一直忍不住想,如果开篇提到的大连理工研究生,能意识到想法不代表现实,是不是结果就会不一样。
一念可以天堂,一念也可以地狱。
希望你们只尝到前者。
也希望你们有力量扭转后者。
世界和我爱着你。
以上内容分享自壹心理咨询原创主笔秋里,希望能让你了解自己内心的自动负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