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曼古乔
“背景”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多层解释,一些文学作品,也能找到极为恰当的举例。
如丁玲在《梦珂》中说道,“这表演是并没有设好一种故事或背景的,只是她一人坐在桌子前向着有八寸高的一面镜子做着许多不同的表情”。在这里的“背景”,就是指对事情发展起作用的客观情况。
柯岩的文章《美的追求者·花开花谢》中提到,“画面上是一个沉思的姑娘,极为明丽的背景衬着一个俯首沉思的形象。”这里的“背景”一词,就是衬托主体事物的景物或者其他要素。
“唐院长冷笑一声,坚决地说:‘张伯高比云甫能干,又有背景。’”巴金《沉默集·知识阶级》中的“背景”,就是指背后倚仗的力量。
我们一生中都在被背景包围:家庭背景、学习背景、生活背景、工作背景。背景伴随着我们,会随着我们的阅历的增加、时间的沉淀而改变,最后变成人生履历上的文字和符号,变成支撑你再获得更好的背景的基石。这种积极的背景给人以信心和底气。
可有些背景,却不属于自己,是别人给你的或者你倚仗别人获得的,那又有什么可以炫耀和得意的呢?你有背景,你就可以高人一等、颐指气使?别人有背景,你就可以迁就他,布置任务给他,他不做就是理所当然,其他人不做就是罪大恶极?一种是把背景当令箭,一种是对背景阿谀奉承。这两种人都丢失了自己内心的高雅和尊贵。
我认识的一个人,天天逢人就夸耀自己和家人的教育背景,只要单位来了一个新人,就说自己是哪个大学毕业,家人是什么大学出来的,一一数一遍,最好是让别人再夸赞几句,奉上羡慕的眼光。
别整天把自己的背景翻出来说,不需要背景大可只字不提;对别人的背景,别去挖掘,你不在乎的,大可不屑一顾。谁还没有个背景,借了别人的背景是要还的,不借也罢,可这,却不该是你被区别对待和被变相阿谀的理由。
“背景君”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人家有特殊背景,就表现出一副唯唯诺诺,阿谀逢迎的嘴脸。你是“背景君”还是打听人家背景投其所好的人?当知道了别人有特殊背景就表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这又是君子所为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