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材“快乐读书吧”的必读书,也是我们班十月份的班级共读书。
本学期学校语文教研活动领导要求我上一节整本书阅读课,心中虽有些畏难,也推辞不得,只好应了,就当给自己一个挑战吧!那就从《童年》这本名著开始吧,上一节导读课!
正好利用“十一”假期,我把书带回家进行了仔细阅读。《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讲述了主人公阿廖沙从三岁到十岁期间充满苦难的童年故事——阿廖沙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他跟随脾气暴躁的、日渐破落的小染坊主外公外婆生活,其实也正是作者自身生活经历的再现。此书通过一个儿童无邪的眼光,向读者生动地展示了19世纪中叶俄罗斯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描绘了许许多多社会小市民丑陋和愚昧的生活状态。让我们透过这部小说可以了解沙皇俄国那个时代的风貌,了解一代文学大师高尔基童年时的社会环境。
这样一本具有浓重时代感、深刻思想性又充满悲剧色彩的作品,如何让一个小学生有兴趣读又能读得懂,是我最困惑的问题。反复翻阅整本书,从前言到目录,从故事情节到精彩片段,从人物描写到语言积累,从书本到“考点一本通”,我在反复翻阅中捕捉有用的信息,斟酌一种合适的上法,终于慢慢理出了头绪。
学生们还未系统接触小说单元,为了让他们加深对小说这种体裁的认知,我把重点锁定在了人物上——把握主要人物,体会人物感情,感知人物形象。因为是导读,大多学生尚未开始进入阅读,如何快速把握人物是我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我想到了目录里的题目,想到了前言里的内容,想到了“考点一点通”里的人物简介,于是人物把握的问题便解决了。如何感知人物形象?有了细致的阅读,这一问题便也迎刃而解,我挑选了几个富有表现力的描写片段,让学生们品读感悟人物特点。就这样,一节导读课的大致思路已基本清晰。
最后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导入,如何激趣的问题。导入就从作者开始吧,因为作者本身便是一个很好的导入材料,一想到高尔基,我的头脑里便会马上闪现出他耳熟能详的名言。而如何激趣还真是费了一些脑筋,因为此书的感情基调是悲凉的、沉重的,缺少趣味性。如何做?我想到了竞猜,在学生们初步感知理解了人物的基础上让他们进行人物竞猜,应该还是可以的吧?就这样进行:
一、高尔基名言导入
二、整本书导读指导:知作者——读前言——看目录。生读,师补充。
三、品读片段,感知人物
四、趣猜人物
五、明确阅读任务
一节课下来,各个环节任务顺利完成。
反思整节课的教学,有得亦有失。最深的感受是,要想上好整本书阅读课,前提必须是老师自己要读书,且要把书反复读透,才能找到自己上课的切入点,找到合适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教师读书就是上好阅读课的根本所在。
尽管课前进行了反复的思考,课堂上仍然出现了一些始料未及的情况,比如我在让孩子们主动读“作者简介”时出现了冷场现象,只有一两人举手敢读,出乎我的意料,一时竟有些心急,连批评的话都说出了口。后来当一个孩子读了之后我才发现,原来里面有他们不熟悉的字啊,因怕读错而不敢读。随即赶紧调整教学思路,板出易错字,先认字再读,孩子们的勇气一下子就有了。嗨,还是自己备课考虑不周所致啊!
真的应了那句话:也许你上了一辈子的课也没能上出一节满意的课,因为总有不尽人意的地方随时会出现。这或许也正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进,不断完善的动力所在吧?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努力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