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帝王将相和英雄人物,同时被毛泽东和蒋介石点赞的人很少,但有一个人不得不说,那就是曾国藩。
毛泽东对曾国藩的评价为:“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公。”蒋介石对曾国藩的评价为:“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曾国藩能被中国近代这样两位领袖人物给予这么高的评价和推崇,他该会是怎样一个人呢?下面我就简单给大家分析一下。
清朝统治时间共296年,到晚期的时候,腐败堕落,软弱无能,内有太平天国起义,外有外国列强压榨,已然到了风雨飘摇,岌岌可危的地步。
面对这种境况,清朝统治者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整日惴惴不安。幸亏时势造英雄,涌现出四大汉官名臣,使清朝暂时渡过难关,出现了一度中兴的局面。而那四大名臣也被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这四大名臣都是谁呢?说法有两个,一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二是: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和彭玉麟。
上面两种说法中,都有曾国藩,而且都排第一,没有任何争议。说明大家都佩服曾国藩。
事实上,曾国藩是当时清廷中获最大官位的汉族官员,朋友、故交、学生满天下,在朝中和社会上人际关系都很融洽,大都愿意同他交往。很少有人反对他的,得到了“千古第一完人”的称号。
他是怎样做的呢?
一.会说话。
初时,曾国藩说话也不行,不是给皇帝提意见,就是跟大臣们打嘴仗,大有目空一切,舍我其谁的气概。
因此,得罪了不少人,树立了不少对立面,吃了不少亏。好在他及时发现,及时止损,及时改正,慢慢地,他会说话了。
如曾国藩年轻时在京城做官,有一回为他老爹祝寿时,请了不少人参加。
凡来人时,曾国藩就热情介绍并吹嘘一番,哪知当对他的老乡郑小珊得意洋洋的大吹特吹时,
却遭到了郑小珊的呛白。结果双方大吵一顿,弄得郑小珊拂袖而去,曾国藩也气得胃疼。
过后,曾国藩进行了反思,认为是自己的问题,决心改掉这种骄傲自满、夸夸其谈的毛病。做到了凡与人谈话时态度都很谦虚,并且一般都是等人说完之后他再说。
曾国藩在实践中悟出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要管好自己的嘴,在人多的时候要少说话,说话的时候不能任意乱说,不能胡说八道,更不能说大话,说假话,说谎话,等。
翻译成普通人的语言就是,嘴上要留个把门的,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坚决不说。防止“祸从口出”的现象发生。
曾国藩在说话中还很注意态度和措辞。他认为,说话要软,语气要平和,让人心里舒服;措辞要柔,语言要偏暖,让人听着顺心。
他还提出说话要做到三不:一不要说抱怨的话,二不要说揭别人短的话,三不要说无用的话。等等。
曾国藩说到做到,坚持了几十年,直到去世。就是因为会说话,使他少得罪了很多人,为他做人办事提供了方便,也为他成为天下第一完臣奠定了基础。
二.不抢功
衡量一个人的品德好不好,不能光看他说得怎样,重要的是看他做得如何,尤其在对待功名利禄方面的态度如何。如果他在功名利禄上又争又抢,那么,这个人的人品就是不行的,不能与他共事。
曾国藩不是这样的人,他是一个让功而不抢功的人。每次打胜仗后都是先报下属官员的功,而不是抢报自己或他亲人的功。
如安庆本来是他弟弟曾国荃打下的,他没有首先报自己的弟弟曾国荃的首功,而是报了胡林翼和多隆阿的功。
左宗棠性情偏激,左右关系处理得不是很好,但他有谋略,会打仗,在平太平天国时立了功。曾国藩就力排众议,给他报功,提拔他,重用他,使他很快成为一方诸侯,成为握有重兵的大官。
曾国藩不争功的做法,成了他作为一个武将而能够善终的重要条件之一。大概也是因为这一点,慈禧比较喜欢他,没有找他的茬把他杀掉或开掉。
三.不贪占
一个人能做到不贪不占,那他就不会在经济上吃亏栽跟头,从而为他的政治前途铺平道。曾国藩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他的属下鲍超打了胜仗,给他送来了一大车的金银财宝和古玩字画。他为了不拨鲍超的面子,仅仅留了一顶绣花小帽子,其余让鲍超全部拉回去,使鲍超甚为感动。
他派属下容闳到美国采购机器,这是个“肥差”。曾国藩怕容闳给他送礼,就在北上剿捻之前写好信,放在家里,嘱咐家人:如果容闳送礼超过二十两银子时就不要收。
曾国藩就是这样,以身作则,低调做人,说话办事,把握分寸,不抢功,不争功,不贪不占,逐步得到下属的信任和拥护,为他的人设加了分,使他的政治生命青春永驻,成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也成为许多人崇拜的对象。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