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结构
当你说一件事的时候,确保你说清楚了。如此,你言说的机会才合理。
原则一、运用“自上而下”的写作手法
先写总结,开门见山。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写作类别多为说明文,包括报纸文刊、大学论文、商业备忘和书信。说明文通常解释并总结一个主题或事件。从策咯上讲,写一篇说明文,总结或结语通常放在开头而非结尾。首先告知读者文章大意,再提供支持观点的事例或细节,这样,读者就不必猜测作者的中心思想。
说明文的主要目的是解释告知或说服,而小说或其他创作性写作的目的是启发或娱乐。就小说或其他创作性写作而言,延迟给出总结无伤大雅(甚至是更好的选择),比如以外的结尾。但是,说明文在写作时不宜向读者隐瞒结论,应开门见山的给出,不要玩“我有个秘密”的把戏。
经验丰富的写作指导老师在纠正学生写作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他们把结论放在文章的最开头,而不是结尾处。老师们常常会让学生写一篇任意主题的短文,完成以后走到每一位学生面前,在完全不看学生写了什么的情况下,直接圈出最后一句挪到文章开头。因为老师知道,在大多数情况下
学生写的最后几行文字包含了结论。这个技巧被称做“BLOT"或"bottom line on top",即末行上移。在最后总结是人处理事务的本性,也合乎逻辑。但是,说明文的重点应该是自上而下,采用倒三角结构,倒三角上端的宽基座就相当于文章开头的总结论。
多运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写作:
最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最不重要
避免使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写作:
最不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最重要
报纸行业非常依赖这种自上而下的写作方法。记者们都知道,如果他们写的故事超出额定篇幅,编辑则会将文章从后往前砍掉。因此,这类文章的结论一般不会出现在最后几行,相反,最后通常是些无足轻重的细节。
写作失误经常与会话中的失误相似,我们在写作时,应该要先考虑给读者一个目标,然后再告诉他们抵达目标的方向,否则就无法以最高效的方法传递信息。”自上而下“法在日常生活交流中的作用,从以下对话中可见一斑:
较差版:两位同事间的对话:
”爱丽丝,你去城区的时候能不能帮我个忙?如果你坐地铁去主街,下车后从第一个出口出地铁站,步行到十字街,在十字街与瓦森路交叉的十字路口,你会看到桑迪文具店,你能到店里帮我买一包0.5MM的派通牌铅笔芯吗?“
较优版:两位同事间的对话:
“爱丽丝,你去城区的时候能不能帮我个忙?我需要一包0.5MM的派通牌铅笔芯。去桑迪文具店买最方便。你可以坐地铁去主街,下车后从第一个出口出地铁站,然后步行到十字街,这家店就在十字街与瓦森路交叉的十字路口。”
在以上两个版本中,黑体字的句子就是总结。试着从听者的角度来看,第一个版本有多么的讨厌,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可能会抓狂,当你最后弄明白说话人的重点时,你可能还要请他或她再把所有内容重复一遍,以便记住细节,写作也一样,读一篇文章但是完全不知道内容引向何处同样让人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