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意志:课堂上就需要这样的声音,必须为您喝彩!
华应龙校长的课一直以磅礴大气著称。这一场与悦远的相遇还要感谢华校长提供的信息和帮助。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一课很早听过,课的重点如很多数学课一样,聚焦在发现规律、运用规律上。华校长一开课抛出了三个他说惯有的问题供听课者思考,关于教学重点;关于数学思考;关于核心素养的落实。无疑,这三个问题是华校长着意要关注和体现的方面,有着他自己的思考和解读。当时就想到了一个问题,像华校长这样课已经上得登峰造极的老师,他们在这样的研讨会上承担着怎样的任务呢?不仅要把自己潜心研究的课展示出来,还要把关于这节课的思考讲出来,仅仅只有这些吗?那三个提纲挈领的问题不正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引导吗?听课听什么,取决于听课者的需求,也取决于执教者的情况。有目的的听课收获自然不同。
听课过程中,有老师和我聊起,如何看课上两次复原正方体的活动。她的意见是第一次复原活动的意义不大,时间短,原本就是一个挑战性过高、无法成功的活动。我的意见则不同,关键看设计活动体验的意义是针对谁?是针对知识目标的达成,还是针对学生对学习有一个完整的认知过程,培养和锻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眼光。出发点不同自然对教学活动的意见不同,不管怎样,尊重执教者的本意是我听课的一贯主张,站在他的立场思考这样教学的意图和效果从而获取经验,肯定比批判眼光的认定好还是不好有益的多。
很欣赏华校长课堂上注重人文素养渗透。比如,在学生第一次复原不成功之后,他指出是非经过不觉难。在学生第二次复原活动时,他提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原本理性的课堂充满了感性的诗意,舒适有意境,且能推动思维向更纵深、更广阔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关照了学生的学习心理,人文的部分总是柔软一些。人类拥有语言,也为语言所束缚,美丽有力量的语言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激情。我想,这可能是华校长用心良苦之意吧。
整节课的推进由大问题串联起来,特别是集体交流的环节,问题层层推进,有序思维得到了很好的落实。比如,在探究0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时,过程是这样的:到底有没有根本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这样的小正方体在什么位置呢?——有多少个呢?——为什么一定是1个?正如华校长在课后讲座中所言,数学是抽象的,但是学数学是要想象的。几何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其根本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观念一定离不开想象的支持。“到底有没有根本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很好地启动了学生想象力,学生很严谨地提出关键是要看什么样的正方体。有的学生是把涂色的小正方体一个个去掉来找答案,有的学生是用数据推理判断,还有的学生则是利用1的小正方体得到3乘3乘3的大正方体的拼摆过程得到的。想象需要从不确定到确定,从确定到精准,于是,顺着位置、个数的探讨,那个一定只有1个0面涂色的正方体便清晰地出现在每个学生的头脑中。这恐怕就是想象的力量,模糊到清晰,一点点精准像是寻找坐标意义发展着空间观念。
为华校长的课喝彩是源于一个细节。没有记住那个学生叫什么,相信华校长一定记得很清。事情大概是这样的,第二次复原正方体活动中,有一个小组没有成功,当时反馈时,组长给华校长的信息是三面涂色正方体的数量不对,少了两个。再后来,数过之后确定数量没问题,是分类时弄错了。但是,孩子一直不好意思直接承认。到最后,事实已经很清楚了,同组的一个小男生仍然说不能确定,意思是还要再数。华校长再次追问后,那个小男生也依然是这个态度。这时候,华校长以班上另一位男生敢于及时修正自己的实例引导这个小男生明白在学习中不应该如此任性的道理。简单几句话,依旧是温文尔雅的态度,但是语气很坚定,眼神有点严肃。那一刻特别像一位父亲,面对有点生气的孩子。要知道这可是成百上千人的大会场,有多少老师敢于像华校长那样拿出教育者该有的态度呢?后来的交流环节,一位老师还就这个细节请华校长谈谈对青年角是的建议。当时我特别想站起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我们不能无视学生如此无礼的样子,更不能纵容学生任性挑衅底线的态度,教育不是一味的鼓励和表扬,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是身份使然,责无旁贷。
为此,特别向华校长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