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国庆假期一晃而过,转眼就是七号了。随便写一写最近的杂感吧,且当作一个阶段性的总结。
最近似乎发生了很多事情,前两日在重庆偶然得知大姨去世的消息,内心震动不已,想起年初回家探望时,那时感觉气色还不错,随便寒暄了几句就走了,没料到不到一年时间人就没了。对于生离死别,我似乎一向很冷漠,爷爷和姥爷去世时,这种情绪尚可用少不更事来解释。初中时姑夫因病卧床数月而后撒手人寰,那时竟能熟视无睹,以至于如今依然愧疚不已。从那以后十多年来,再没有至亲离世,没有体会过痛不欲生的感觉。这次听说大姨去世,也仅仅只是震惊与不安,还有就是担心妈妈的身体,对于死者并没有太多的留恋。倘若因此你便说我缺乏人性,没有同理心的话,我肯定不同意,我对于猫猫狗狗、花草树木很多时候反而更加怜悯爱惜。可为什么对于人,反而没有这种感情了呢,实话说我在看战争片、看人类相互之间的暴行与残害时,很少会有难受与愤慨,尚不如去看一些美好的东西,也许倒是会让我热泪盈眶,这也许就是太宰治的“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吧。
其实还真是如此,日本文学中,我尤为喜欢太宰治的忧郁与感伤,自卑与敏感。而对于村上春树、川端康成这类的反而要敬而远之,似乎主流的也就意味着错误,每个人都喜欢的我一定不喜欢,甚至只是为了不喜欢而不喜欢,正是因为每个人都喜欢你,所以我不喜欢你,这可能是一种独占心理吧。前几年赵磊没火之前,很喜欢听他的吉姆餐厅,喜欢那种流浪式的追逐,而后“成都”大火之后,他的歌再也没有出现在我的歌单里。怎么来形容这种感觉呢,就像你拥有一个独特的秘密,看到每个人都想分享出去,你享受这个分享的过程而且确实希望它为人所知,而当有一天每个人都知道它赞扬它的时候,你知道它不再属于你了,于是你便早于这个时刻离它而去,不再回头。
再说说人际交往吧,这次去重庆几天遇到一件很糟心的事,我的性格是比较内闭的,尤其是对于不愿接纳的人,一丁点都不愿意开放,反而会去刻意排斥。而恰恰遇到的又是这种不得不笑脸相迎,必须耐心去解释的低情商人士,一起与之相处两天,我想累的人不止我一个,剩下几个兄弟也一样。不过在这个相处的过程中,也让我内省自身,发现了存在已久的纠结,关于如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寻适合自己的节拍。在与他人交流碰撞的过程中,也激发出一些关于未来的思虑,想了很多关于过什么样的生活,如何做正确的选择。
分成三步走的话,第一,需要认清自己,收集并整合资源。这是一个梳理的过程,需要确定自己已经获得了哪些能力与资源,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哪些是虚假的并不属于我们自身的东西,比如一个朋友的朋友,或者是高估自己的某项能力,这些都需要追根溯源找到影响它的最本真的东西。比如说人脉,我们有一个人的联系电话、跟某个领导见过面,并不能说这个人是我们的人脉,因为没有感情系带或者是利益交换,只能说单方面认识,因为人脉是个双向的东西。这个过程不同人可以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比如可以从虚实两方面划分,或者从自身、外在来看。把尽可能多的东西囊括进去,这是一个从薄到厚再到薄的过程,如果你把你拥有的所有东西写成了一本书,然后压缩成一句话,那就成功了。这也是一个精炼自身的过程,完成之后会对自身有个更清晰的认识,不会再盲目自大或者是自卑胆怯了。
第二步,想清楚你的理想是什么,同时把妄想识别出来。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理想和梦想的,有的人之所以自嘲说没有梦想,其实只是因为模糊了理想、梦想、妄想的概念,相互混杂而已。私以为,理想是自认为通过努力必能实现的目标,比如我明年想买一辆车,我想 30 岁之前有房子等;梦想是理想与梦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东西,更多的是一些不切实际的美好的向往,我们要有梦想,但不要太过痴迷,比如小孩经常说想成为一个科学家,想登上月球等;而妄想就是那些飘离在理想与梦想之间的东西,看似触手可及,实际咫尺天涯,太过痴迷妄想,比痴迷梦想还要可怕,因为对于梦想,我们潜意思里知道自己不能实现,也不会真的为之付出什么,而对于妄想却会主观夸大自己拥有的资源,认为凭借自身努力可以实现,于是做了很多无用功,浪费大好年华。
第三步,最后一步最是关键,要行动并定期检查。就像 PDCA 戴明环一样,不断循环这个过程,找到过程中遇到的阻碍,一件件去解决,当把整条路都走顺的时候,目标自然而然就达成了。
闲狐兔2018-10-07 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