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篇】“星宿”之“宿”读音小考(2023.5.16)

“宿”之一字,现代读音有三:

①常读音:sù,如住宿、借宿、宿敌、名宿;

②作量词释时间长短之“一夜”时读:xǐu,如一宿;

③唯与“星”连作复合词“星宿”时,读作:xìu。

然考《说文解字》:“宿:止也。……夙。息逐切。”也即东汉之前,“宿”仅一音而已,声母与“息”一致,韵母与“逐”一致,读如“夙”,入声。除此以外,并无 xǐu 与 xìu 的读音。

再考诸同为东汉时期的《释名》,对“星宿”一词的释义为:“星,散也,列位布散也;宿,宿也,各止宿其处也。”然则,星宿的“宿”字,和借宿的“宿”,同为“停止”之意,借宿为人之所止,星宿为星之所止而已。同义则同音,理所宜然。

此说可得《史记·粤王勾践世家》为证:“庄生间时入见楚王,言‘某星宿某,此则害于楚’。”“某星宿某”,便是某星止于某处之意,“宿”作动词用,释作“止于某处”,显然应于“人宿于某地”同为一义、同为一音。

辨别一字之音,最佳方式是寻诸于当时韵文,假如该字恰在韵脚,则可与文本中与它押韵之字读音互作参考。惜隋唐以前“星宿”一词作为韵脚出现不多,明人谢肇淛曾举成书于南北朝之前的《阴符经》云:“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走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此段话当为韵文无疑,“星宿”二字虽不直接相连,但“移星易宿”一语,显是并列关系,将“星宿”二字作为复合词拆分而成。此段韵文中,“宿”“陆”“覆”皆是韵字,可知《阴符经》确然是把“星宿”之“宿”读如“夙”。同为明人的焦竑,在注解读诗时,提及一句古语“知星宿,衣不覆”,古谚也以押韵为常例,可与《阴符经》之文相互发明。

唐之韵文,以诗为著。然唐诗鲜少用入声字入韵,故“星宿”一词出韵脚之例也极少。寻诸全唐诗,似乎只有王建宫词一首:“河边独自看星宿,夜织天丝难接续。抛梭振镊动明珰,为有秋期眠不足。”

此处“宿”与“续”“足”同韵,仍读如“夙”。

入宋以后,“宿”之读音为之一变。在诗词之中,读如“夙”和读如“秀”者频繁互见。

曾巩《山水屏》:“回环众峰接,趋向若奔伏。矜雄跨九州,争险挂星宿。深疑雪霜积,暗觉烟雾触 。”(宿与伏、触同韵,读如夙)

梅尧臣《送张子卿秀才(公武)》:“退之心伏降,安得此孤陋。岂能造春荣,岂解易星宿。一身犹寒饥,生未饱藜豆。”(宿与陋、豆同韵,读如秀)

有时不同人用在同一词牌里,“宿”字读音也有两见。

杨炎正《满江红》:“豹尾班中,谁一似,神仙冠玉。认得是,当年唱第,斗间星宿。万卷平生都看了,如今刬地无书读。向云霄,去路有行堤,沙新筑。”(宿与玉、读、筑同韵,读如夙)

胡炳文《满江红》:“心胸里,罗星宿。心画上,占爻繇。看肆中帘卷,门前车辏。易字分明书日月,□天真是谈天口。岂太玄而后遂无玄,如今又。”(宿与繇、辏、又同韵,读如秀)

明时同样两音互见。

《明词汇编》:团扇搴花花露馥。四面凉痕,萤火渔星宿。满泛清光波镜浴。多情懊 恼天连绿。(宿与馥、浴、绿同韵,读如夙)

刘基《题武夷图》:深根入无底,峻表切星宿。嶒崚削剑戟,窈窕错锦绣。(宿与绣同韵,读如秀)

然似乎明人已以读如“秀”者为大流,故多有人对此音提出质疑。如前述之谢肇淛与焦竑。

谢肇淛《五杂组》:“星宿,宿字俗音秀,然辰之所舍有止宿之义,则音夙亦可也。”

焦竑:“星宿之宿,《韵略》音秀, 误也。宿是日月五星之次舍,以止宿为义。”

焦竑提及之《韵略》,修于宋仁宗时,为官方韵书、科举程式,影响力可见一斑。故“宿”字新音“读如秀”者逐渐与诗文中增多,甚而有取代“读如夙”者之势,当有官方规范和科举引导之力。

以上注例并不能解释为何“宿”字忽然从一音变为两音,但考诸语音发生变化之际,乃唐宋之交,大略与北方民族语音混入中原不无关系。段玉裁注说文曰:“宿……此南北音不同,非有异义也。星宿、宿留非不可读入声”,可见清朝时,两音在中国南北,使用互异,而以“读如秀”者为主流。清之主流当为北方,而南方方言多保留古音,故“读如夙”者多见于南方耳。

另,作量词之音xǐu者,应更晚出,此处不作讨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