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没有比失去孩子们陪伴在一起玩耍痛心疾首的事情了……
许多孩子的父母很少有时间理会他们,因为他们得上班啊,在他们眼中,没有工作等于死亡:哪来的饭吃?
在这群“小精神”之中,有多少曾一个人玩耍:跑步,上下楼梯,弹弹珠,看动画片,抓蝴蝶,拉树叶。
社会真残忍,现实真残酷。
等他们长大不知道自己是谁,喜欢什么做什么可以让他们实现理想的事,甚至抵制诱惑。
可以说,犯罪似乎都是由于经不住诱惑,认不清实相引起的,与别人谈空话有何意义?
事物变化得太快了,而我,拿起笔,创造“不一样的世界”:我是个特立独行的 孩子。
观看了黑泽明的七武士,七个人的特点:
第一、岛田勘兵卫:勘兵卫是武士的领袖,他是武士精神的一个标志。勘兵卫曾经参加过许多战争,武艺高强,战术精通,但是却无法逃脱变成浪人的命运。勘兵卫正直 ,为了解救被窃贼劫持的人质,他甘愿削发扮装和尚,且顺利完成计划。勘兵卫诚实,农民们邀请他时,他并没有端架子,而是实话实说地讲了自己“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真实生活,并不奇货可居谈价钱。勘兵卫真诚,看到农民请他吃白米饭自己吃稗子饭便深受感动,而答应为农民服务。勘兵卫精明,在挑选武士时花样百出,得到了货真价实的武士。勘兵卫善战,在农民的村庄指挥若定,战术多变,最终大破人多势众的山贼。睿智,在击败山贼取得大胜之时,他并没有得意忘形,而是清醒地说出了农民才是大地真正的主人的箴言。勘兵卫这样的人物,是优秀武士的集中体现,仿佛乱世中一股清新的空气,吹拂着人们的心灵。
第二、片山五郎兵卫:五郎兵卫代表了智慧。他的预见能力极强,无论是被勘兵卫试探还是与山贼作战,五郎兵卫的智慧都得到体现。他因为对勘兵卫人品和性格的敬佩而成为七武士的一员,更因战死沙场而成就了武士的业德。
第三、七郎次:七郎次代表了友谊和忠诚。它是勘兵卫的老战友和老朋友,基于此七郎次在多年的分离之后一经见面便接受了勘兵卫的邀请。对正义事业的选择体现了七郎次身上真正的武士精神,而对友谊的忠诚更显示了作为武士的道德准则。
第四、久藏:久藏代表了武功。作为武士,拥有高强的武艺是安身立命之本,武士即使在武功上比不得宫本武藏(著名剑侠),也必须追寻剑道的真谛。久藏就是一名得到剑道真谛的代表人物,他武艺高强:一击而毙挑衅武士,单人杀贼夺铳,对战中时时保持先机,实在令人叹服。更为宝贵的是,久藏武艺高强却不事炫耀,立下多么大的功劳后也立刻躲到一旁休息,并不夸口居功;胜四郎直面的崇拜之辞也只换得淡淡一笑,这是武士境界的极高体现。
第五、林田平八:平八代表了乐观。别的武士失意后会选择各种各样的道路,平八却心甘情愿地与普通百姓一样,靠砍柴为生。这样的行为需要相当高的思想境界,而乐观精神也是武士道中重要的方面。没有乐观,经常身处困境中的武士是难以生存的。 《七武士》--影视赏析
第六、胜四郎:胜四郎是未来的象征。《七武士》中的胜四郎是个乳臭未干的家伙,他在第一次击杀山贼时还会瑟瑟发抖。胜四郎也有人性的弱点,无法把持自己的欲念使他和志乃结下一段孽缘。胜四郎的优点在于,他能够明辨是非,选择真正的武士去学习和追随;在勘兵卫都没有参破真谛的时候,是胜四郎以年轻人的锐气为假武士菊千代命名。胜四郎必将成为理想中武士的未来。
第七、菊千代:菊千代是一位特殊的武士,他是武士世界中的狂阿弥。菊千代的身份最为特殊,在一群真正的武士中,菊千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冒牌货色。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富于正义感和向上精神,却不具备德操和武功。菊千代以自己的蛮勇试图获得武士的名号,这使他远离了武士道的精神。菊千代总是笑话百出:强迫勘兵卫等人接受自己,拿别人的武士家谱自吹自擂,贪恋战功贸然出击导致阵地几乎失守……但是菊千代也有体现价值的另一面:敲响梆子惊出村民使众武士摆脱尴尬处境,奋不顾身救援农民,深入敌后缴获火铳,高树战旗鼓舞士气,舍生忘死御敌拼杀,菊千代的行为完全象一个武士,甚至比真正的武士还要出色。但是,为武士阶级所重视的出身使菊千代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武士,埋葬他遗骨的坟上刚开始也没有得到应由的礼遇--这不禁使人陷入深深的思考:真正的武士是得名于他的出身或者战功,还是要看他是否掌握了武士道的真谛?在这一点上,菊千代以他的行为给予了世人合理的答案。 七位武士各具优长,构成了《七武士》的英雄群像。这是武士道的思辨性的体现:它是影片所寄予的期望,也是人世永久的期待。
黑泽明的说理企图:
1.勘兵卫成功救出被劫持的小孩子,心怀敬佩的胜四郎要拜他为师,勘兵卫说自己一生打过不少仗,不过都是败仗,不配当你的老师。胜四郎迷惑不解。
2.勘兵卫始终不愿意胜四郎加入队伍,说是因为他太年轻。
3.武艺平平,但生性乐天、爱开玩笑的平八曾被五郎兵卫评价为艰苦时期很有用的人物,却早早死去了。
4.最后的决战胜利后,勘兵卫却颓然言道“我们还是被打败了”。
5.胜四郎和志乃纯真的爱情到了影片最后,却成了两人无语交错而过,志乃唱着秧歌加入种地的队伍,而胜四郎茫然站在路口。
6.杀光山贼的武士们并没有受到英雄般的待遇,他们黯然死去或者离去,颇有“狡兔死,走狗烹”的意味,而这时勘兵卫又言道:“我们失败了,胜利的是农民们”。
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勘兵卫的三次关于“失败”的言论,难道以他的足智多谋一生中竟然只打过败仗?为什么将明摆着的胜利说成失败?很显然,这样的失败只能做象征意义的理解。武士阶层作为日本社会独有的阶层,有着他们独特的生存特点。他们大都以行侠仗义、锄强扶弱为己任,尽管他们有的归依豪门,有的流浪四方,但武士的存在都是以消灭敌对势力为目标的。片中武士们消灭了山贼,然而却失去了工作,被农民解雇,吃饭又成了问题。可见勘兵卫所谓的失败,正说明了武士存在的悖论:为消灭敌人,他们存在,可是敌人消灭了他们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以上说的理由不过只是些肤浅的层次,武士不该为了消灭敌人这种无知,低级的意义活着。武士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信念而活着,为了发扬自己的武道而活着。所以,武士是不会失去存在的理由的,说武士们的战斗所击败和消灭的正是他们自己,这说明你根本没理解武士的意义,只是愚蠢的歪曲了武士的意义。
所以勘兵卫打了一辈子的“败仗”,而相比之下,农民们不管怎样自私、懦弱,受人讥笑,他们仍是雇佣者和最终的胜利者,因为他们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自身的生存,雇佣武士打山贼是如此,种庄稼也是如此,这种生存的需要远远要胜过战争时期的浪漫主义爱情,志乃最后走进庄稼地正是这样一个隐喻,志乃的选择不是爱与不爱的选择,而正是权衡两种不同阶层最终命运的选择。乐天派的平八早早死去不仅仅是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的需要,更是象征着武士阶层命运的不容乐观。而之所以死去的是久藏、平八、五郎兵卫和菊千代,正因为他们都是热衷于武士生存之道的人们,而活下来的三位,勘兵卫已经认识到武士阶层的宿命,胜四郎还年轻,称不上一位真正的武士,而七郎次这次参加完全是一种偶然,因为他早已经改行做了小贩。
总之,《七武士》是日本电影史上最重要的作品,被“电影旬报”选为历史上最佳作品第一位。黑泽明把厮杀场面拍得十分刺激和逼真,群马冲杀、泥沼恶斗的连场激战,在快速的剪接、长焦距报影和慢镜的运用下,所有影像凝聚成一体,扣人心弦,不但改变了日本武侠片的传统,也对许多的武侠片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该片可说是日本名导演黑泽明第一部真正加入西片趣味的时代剧,内容描写日本战国时代,贫穷家村百姓为保卫家园,与雇来的七位武士共同联手击退强盗的故事。导演黑泽明虽然意图将这部片子拍成彻底的娱乐动作片,但事实上,整部作品仍充分流露着黑泽明式的人道精神。
该影片拍摄特点:
1.多景别频繁切换,多机位摄影。烂泥场景
2.打斗有两种(如何处理情绪张力,表现死亡):
①注重结果,没有打斗过程,动作极为简单,观众处于旁观视角。第一次害人镜头中的慢动作,甚至能让人感到呼吸变慢了。
②全程实录一招一式,两拨人的情况完全暴露给观众,没有主角焦点式的拍摄,这与现代电影打斗场面的常用逻辑完全不同,我们总想塑造主角的英雄光环,把摄影机超一个人怼,却没有给观众一个结果。
3.人物塑造:
① 武士精神,侠义精神。
② 年轻人总想要作战立功,当一城之王。
③第七个武士,是武士和农民之间的连接者,他深知农民的劣根性,因为他自己就是农民出身,他讨厌村口婆婆的弱小,因为他讨厌曾经弱小的自己。一个迫切被承认的角色,他需要被他人认可。
④农民的形象复杂立体多面,懦弱,一开始大家宁可自杀也不敢反抗;可怜,他们永远是被压迫的人们;狡猾,他们什么都有,却都藏起来;自私,面对武士的死亡,他们更愿意为自己的得救击鼓而歌;欺弱怕强,不敢冲上去总是躲在后面。
4.阶级爱情,只有反阶级的人,没有阶级不存在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