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缩式阅读真的是阅读的好方法吗?
田恬707
近日谷臻故事工厂推出了一款机器人“谷臻小简 ”。该机器人号称能浓缩一本书最精华的10%,无论多厚的书,都能在一小时内读完。然而这种“读书”方式,真的对人有利吗?在我看来,这种方式不仅不利于人们理解书本内容,而且会造成个性化艺术表达的缺失。
一本书的精华,是基于其内容的。掐头去尾的阅读方式不利于人们理解书本。对于小说而言,细节之处的描写可以体现人物的性格,环境描写也往往能反映人物心情。而谷臻小简为了阅读提速,只提炼小说的情节框架,那么读者在不了解人物性格的情况下,无从探索人物做事的动机,更不要提关注人物弧光,与书中人物共同成长这一珍贵过程。、
对于社科经管类书籍,谷臻小简确实能够较准确地提炼出书中主要观点,但是被机器所忽略的,正是对于该观点的论证部分。只给观点,却不了解它是由什么发展推论而来,不了解它形成的历史背景。这其实是一种浅层的学习方式,不利于人们真正理解式地记忆,不能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比起积累智慧,这更像是一种“死记硬背”。
书籍是人类发展留下的智慧沉淀,写作也是一门艺术,而“浓缩式书籍”无疑破坏了写作表达的艺术性。试想一下,一本小说要是完全没有描写、修辞手法的运用,空余情节,这还能称得上是“书”吗?
长期来看,谷臻小简的浓缩式阅读一旦推广,改变了书籍阅读的大环境。那么下一代人在这种“浓缩式阅读”环境的浸泡下,还有人会写真正的书吗?这将是艺术表达的缺失,甚至是人类文明的倒退!
浓缩式阅读的本意是好的,毕竟阅读时长确实是限制阅读量的一个因素。但是每本书都有它独特的奥妙所在,不是机械化提取就可以领悟的。阅读量大也不一定就代表着你真的读懂读透了这些书。
读书,终归还是没有捷径,任何投机取巧的方式到最后都是“偷鸡不成反蚀米”。读书最好的方式就是将整本书慢慢读,细细想,来体悟书中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