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以后成人、成才。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从备孕开始就在打一场与生命赛跑的仗。丰富的营养、精心的呵护、高价的学区房、削尖脑袋进名校……但我们有没有静下来仔细想想应该让孩子未来具有什么样的基础能力?我觉得应该是忍受生存的能力、承受生命的能力和享受生活的能力。
一,生存能力:忍受
为什么说是忍受?自从人类的出现,人们想生存下来就必须忍受饥饿的痛苦,寒冷的侵袭,野兽的攻击。这是原始人类自生命之初解决的温饱及安全问题。也是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里面最基础的两个层次。
让孩子们多看看关于海啸,山崩,雪崩,火灾,塌方,沙尘暴,地震,龙卷风,疫情等自然灾害。防备被拐骗,飞机失事,暴动,绑架,抢劫,深山迷失,汽车失灵,紧急迫降,如何摆脱跟踪等。多带孩子看看关于如何生存、野外探险、绝地求生、探索频道、国家地理、旅游探险的书、电影和纪录片。
要让孩子有环境应变力,绝处逢生力,自救自生力,危急时刻竞争力,同伴合作力。《如何存活》和《让孩子做50件危险的事》大家可以选择性的对孩子进行生的教育。
由于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让我们远离一些自然的威胁,但如果我们一直将自己放在舒适区当中,突然有一天当危险灾难的降临我们就会像温水里那只青蛙。所以在生活富足的今天我们也要保持危机感或者模拟体验生存危机。比如现在各地贫发的自然灾害:洪水,干旱、地震,飓风、塌方、火灾、疫情封城没有物资……想象一下仅凭身边的物品能否等到救援的到来?
二,生命能力:承受
“一切重压与负担,人都可以承受,它会使人坦荡而充实地活着。”——米兰·昆德拉。我们的生命没那么脆弱,人类从远古走到现在,就是因为负重并不断前行。
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学生很脆弱呢?
找不到人生价值,就没有生命的意义,这是根基。所有都是被安排,被计划,就像叠叠高,底座本就不牢固,又不停的从下面抽出然后重压在顶端。泰戈尔说了:“花儿为什么谢了呢?我的热烈的爱把它紧压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谢了。琴弦为什么断了呢?我强弹了一个它不能承受的音节,因此琴弦断了。”
等你感受不到自我价值时,内心会有一种空洞洞的感觉你会感到匮乏、自卑,只想拿外在的价值来填满这个洞你会利用别人对你的肯定和赞赏来达到这个目标,依据虚假的价值来填补这个洞。我在2019年的时候就曾一度觉得自己找到自己,这就是这种空洞的感觉。我们自己的空洞往往寄托于孩子去帮我们填补以及实现梦想。
“与其指责与内在痛苦不如总是去想办法减轻别人的痛苦。把注意力放在需要帮助的人的身上,例如去福利所当义工,帮助孤儿募捐,为难名发起义卖……如果你无法解决自己的问题就去解决别人的问题。”——力克·胡哲
对生命的发现、挖掘、探索、追寻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围绕着人的自然生死、社会规律、精神胜利展开。我们要引导孩子们珍视生命的活动,积极生活,过幸福人生,拓展生命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成为最好的自己。
三,生活能力:享受
有生活的能力是人区别于动物重要的标志。动物们追求的是生存,为了寻求温饱,躲避危险。人不同,人是为了享乐的。人类的发明创造哪一项不是为了解放自己的?所以说生活是为了享受的。
把每一天都过得不一样。不要活着的时候每天都千篇一律,等到死的时候觉得自己像是没有活过。把生活过得有趣。像老舍、蔡澜、汪曾祺、梁秋实等人写过很多把生活过得有趣的文章。在生活中发现兴趣;像达芬奇那样对生活保持孩童般的好奇,科学家般的探索精神。
说到兴趣,很多家长问我,如何给孩子报兴趣班?玩是孩子的天性,对所有事都好奇是孩子的“天职”,人生来好问、好动、好奇、好学,所以很多东西不教孩子自己就会,反而越教越不会了。
所以兴趣为什么要报班?
在我小的时候突然有一天对别人家的电子琴感兴趣,觉得会响,好玩。然后我妈给我报了个电子琴班,每天按照老师严格的要求,枯燥的按着规定的按键,结果很快我就不要再弹了。可是父母觉得钱也花了,于是高压政策,结果我变得对电子琴深恶痛绝……
享受生活就是要过创造性的生活
掌握生活技巧,不断的丰富和深化人生质量。古典老师在《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一书中给出了人生的四个方向:高度、宽度、深度、温度。
玩乐着过生活才是享受生活。如何玩乐生活我会在《打造创意智库,生活处处皆创意》中详细和大家分享。
四,生存、生命、生活到底什么关系呢?
先生存再生活,而我们的孩子现在是从小什么都不用操心,享受生活。成人了生存不了于是开始啃老,没有自主权,所以没有主见,于是成了妈宝。
我们现在生命教育太少,生命学习太少,知识学习太多,知识不能承受生命之重,于是跳楼的,跳桥的,喝药的,自残的。
生命是树根,知识只是树叶,想要生活的果实甜,就要从小尝尽生存的苦。古人早就告诉我们“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