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大夏书社举行的给教师的写作建议读写节对话直播课。嘉宾结合自身经历分别从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角度来对教师的读写来给予低起点,高视野的引领。
善于观察积素材
明霞教师成长联盟的孙明霞老师结合自己成长经历,给我们讲述了他是如何从一线教师成为教育专家的。通过分享她自己由一个人到一个团队的成长经历以及自己的读写成长过程。用亲身实践告诉我们,一线教师应该哪些方面去观察去记录,去研究。其实从孙老师分享的这些可写点来看,这就是我们的日常,也是我们的生活,点点滴滴,我们要抓住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来记录,所以想写不难。罗曼罗兰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明霞老师在经营精彩的教育生活中曾说过,经营是什么意思?就是无中生有,就是没事找事,就是自找麻烦。教师的写作就是这样,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点滴滴,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就要有一个敏锐的观察力,能够从日常繁琐的工作去触碰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进行深度的剖析,记录反思,最终为自己的专业成长奠定基础。生活处处都是写作素材处处,处处都是历练;生活处处都是研究,处处都是成长。
速冻灵感挖宝藏
吴松超老师的题目非常有意思,把我们的教育生活比做了一个一个富有幸福的宝矿,让我们用心去挖掘。这样一看,枯燥无味又繁忙的生活,真的充满了很多的乐趣。所以吴老师说写作是快乐的。张文质老师也说:写作当然还可以给我们带来难以形容的那种快乐、愉悦感。写作就意味着一种自由,心灵的自由、表达的自由、分享的快乐。老师工作繁忙,没有大块的时间写作的这样一种情况。向我们传授了灵感速冻法。要善于迅速捕捉那灵光一闪的念头和想法,赶紧把它记录下来。美国的作家杰克.伦敦,中国的沈从文都是运用“小纸条”读书法坚持阅读坚持思考最终完成了一部大作。读书是成本最低的投资,也是门槛最低的高贵,贵在持之以恒。现在我们都有手机,看书记录都很方便,可以保证随时随地阅读写作,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来记录自己的读写思的历程。天长日久便会积累出一座宝矿。
夯实理论提深度
《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这本书的编辑任红瑚老师,编辑的视角来回答。老师们在写作中常见的一个疑惑就是,如何能将文章写的更有条理性,更有深度。以前老师会有很多积累素材的是机会。真正读起来不是味同嚼蜡,不能吸引读者兴趣,就是没有理论依据支撑,缺乏思辨和逻辑性。所以任老师给出了几个建议:多去研究优秀的文章,学习他人的写作方法或写作风格;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多去啃读经典,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
所以本年度新网师课程我选修课《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作为工作年的老师来说,真的是汗颜,有种想念恨晚,悔不该荒废了这么多年的功力的感觉,苏老师的教学建议教学方法真的是很有理论性也有实践性,值得我们再日常的教学中认真实践认真品味。
昨天我们学校成立了教师成长读者联盟,今天正好有各位老师的引领,给身处迷茫无处下手的老师们打了一剂强心剂,让我们能够更有目标的去读写,不为功利,只为抱团一起快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