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就是死磕到底吗?

图片发自简书App

刻意练习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概念。这个理论解决菜鸟到高手的升级路径。让不甘平庸的人找到自己短板的突破口,那刻意练习究竟是什么?就是死磕到底吗?

刻意练习就是在学习区练习。心理学家把人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comfort zone),学习区(stretch zone)和恐慌区(stress zone)。

在舒适区我们已经形成习惯,很多行为无需花费脑筋,可以自动无意识完成。例如,骑自行车,可以边骑车边打伞,毫无压力。大部分人成长空间缓慢就在于处于舒适区。

例如每天和人聊天八卦,口才一点都没有提高。每天写字,却成不了书法家。其实练字要用脑子把每个字的结构记下来,然后下笔的时候再现出来,绝非简单的临摹。长期处于舒适区的结果就是简单重复,熟练度是提升了,但还是处于低水平。一万小时定律在这个区域无效。

舒适区的人如同温水里煮的青蛙,察觉不出任何压力,没有危机感,松懈和麻痹,久而久之会迷茫、空虚和无聊。有时候甚至空有改变的欲望,而没有改变的能力。呆在舒适区是有代价的,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无法突破现状。

而学习区是我们挑战自身水平的区域,这个阶段的任务超越你目前的能力水平,但绝对不是无法完成。需要你动脑筋的重复。

例如日更,每天一千字很容易坚持,但每天的文章保质保量就不容易。今天比昨天进步一点点,明天又比今天进步一点点。如果说舒适区是重复走量的练习话,学习区则是重复走心的练习。

一万小时定律在学习区是发挥作用的,你死磕到底的话,一定能学有所成。毕竟积累的力量是惊人的。你需要的是去掉浮躁的心情,脚踏实地的持续行动。

恐慌区,顾名思义,这个区域让你望而却步,凭目前的实力无法完成,而且会让你产生恐惧感。就像一线城市的房价上涨幅度远远大过你工资的增长速度,让购房族们产生巨大的窒息感。

如果你长期在学习或者工作的时候,处于舒适状态,没有任何长进和收获。那么,你就应该警惕,反思自身的不足。

人都有惰性,趋利避害是本性。所以,这也是大部分人不愿意改变和提升自我的巨大阻力,一旦安逸变成习惯,那么重新建立一个新习惯来打破旧习惯就尤为必要。

所以,第一,我们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痛点在哪,例如一本书,与自己大脑知识库的书重复,就无需重复阅读,那只会让你读起来很爽。相反应选择一本没有读过,具有启发思想或者颠覆性的书看,读起来虽然吃力,但对你而言更有价值和意义。

第二,要死磕到底,因为学习区坚持的成效最明显。同事小李,每天坚持跑步,从一天500米,第二天增加到800米,最后到五公里。不断升级,最终参加马拉松赛,从一个体育小白蜕变为体育达人。

第三,刻意训练需要反馈。简书写作群里的原创签约作者无戒分享自己写作的成功经验中谈到,她从18岁开始坚持从写日记、在到qq空间300篇文章,后来在简书写长篇小说,成功出版自己的简书电子书。每一步的华丽转身,都离不开坚持二字,不断精进写出笔力。但这个过程需要高人指点,当她的小说写完,她总会请教他人,然后根据别人的反馈进行修改。有时候没法请教别人的时候,她就找本《子夜》反复看,学习大作家茅盾如何写人物对白。更有意思的是,她每次投首页被拒稿的时候,她被拒绝一次就认真修改一次,直到首页通过,她说这个过程,自己进步很快。可见,正确的坚持才是胜利的不二法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天才真的存在吗? 1763年,7岁的莫扎特开始了他的环欧洲演出,成为一代传奇人物。莫扎特年纪很小时就能准确辨识任何...
    丹菡阅读 9,011评论 4 106
  • 你有梦想,有目标,有计划,但是苦于没有正确的方式、方法,用来完成制定的计划。那么接下来这本书将给你指明方向。 《刻...
    春天的蜜蜂阅读 6,164评论 18 194
  • 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Anders Ericsson)&罗伯特·普尔(Robert Pool) 这本书指出“异类...
    韩德胜阅读 7,314评论 18 35
  • 关于导图在我生活中影响最大的就是随意的画图,随意的做计划。之前做计划会拿出一个小小的笔记本,想一个写一个,有时候想...
    Cary李程阅读 237评论 0 0
  • 腊月二十二,是妹妹生日。可惜,我没有在跟前。 之前一周以前,我做了日程安排。也在思考送妹妹什么礼物。上次想送的机械...
    深夜书馆阅读 301评论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