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被各种麻烦的小事,搞的焦头烂额,甚至暴躁发怒,小到堵车,小到钥匙忘记带,都有可能让自己崩溃,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情绪甚至健康;我们每天都有很多“该做”还紧急的事情,做也做不完,心里一直像压着块巨石,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一直在忙碌又高压下生活。
这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说大不大,却能所我们原本美好的生活毁掉,把我们困在了一个怪圈里,但是只要我们掌握了一些方法,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现科学作家万维钢,总是第一时间用中国人习惯的方法为我们分享新知,他今年的新作《佛畏系统》就给我们提供了系统思维的应用技巧,从职场、学习研究、日常做事、情感人生与社会这五大系统出发,让我们在不同的场景巧妙的应用系统思维,掌握好自己的人生。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日常做事系统中的两个常见的日常麻烦及应对的技巧。
一、忽略不可控的小事
俗话说,“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根稻草的重量微乎其微,却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生活中的小麻烦也是如此,对健康的危害几乎和大事一样,而且小麻烦还有积累的效应,当最近的小麻烦很多的时候,那每一个小麻烦都有可能成为压死我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比如之前网上有这样一条新闻:男子工作很忙,当天的工作又出现了一些问题,被领导批评了。之后男子的女朋友打电话,说自己没有带钥匙,需要他回去送钥匙,他请假时,领导称请假可以,但是要扣工资,男子骑着电动车赶回家给女朋友送钥匙,却因违章被交警截住罚款。当被交警截停的那一刻,男子崩溃了,他大声哭诉自己一天的遭遇,觉得自己承受不住了。
这则新闻本来想讲述的是都市生活的压力,或者普通打工族的艰辛不易。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这些日常小事变成了“慢性日常麻烦”,也就是对我们身心健康是有危害的。男子一天发生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是都是日常生活的小麻烦,他就是被这些“慢性日常麻烦”击垮了。不幸的是这些小麻烦永远都会存在,并且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幸运的是我们可以控制对麻烦的反应,比如忽略麻烦和自己的情绪。
比如新闻中的男子,既然已经被扣了工资,也一定要回去送钥匙,那么他可以把这件事当作客观事件,着急上火也没用,不如放松心情,就当作工作之余,出门放会风,透口气,那这个小麻烦就不会影响健康。
那么如何忽略麻烦呢?
我们要善于观察自己的情绪,当感觉自己正在心跳加快、紧握双拳时,那就是要发怒了,这时我们要提醒自己把情绪平复下来,做几个深呼吸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是应急的好方法。
也可以在小麻烦中主动制造一些小确幸,研究表明,开心的小事儿可以中和烦恼的小事儿,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小确幸的眼睛,比如和喜欢的人见上一面,空出一些时间做一些自己一直想做却没做的事。
更强的功夫就是“课题分离”,我们可以告诉自己,这些不能控制的小麻烦是客观的存在,不是针对自己的,这是它的课题;而我们能控制的是自己对麻烦的反应,这才是我们自己的“课题”,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的课题就可以。
不要让生活中的小麻烦击垮,学会忽略不可控的小麻烦,在不可控的事情上耗能又伤身,着实是不值得的。
二、减少“必须做的事儿”
时间管理的学问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维度来分类,于是我们每天把自己的日程表排满,已经习惯了做一些“必须做的事儿”,而不是“想做的事儿”。可是我们紧张的安排时间,还是做不完我们“该做的事情”,更没有时间做“想做的事儿”, 这就导致恶性循环。
其实时间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不做必须做的事儿,并不是让我们主次不分,不务正业,而是换个方法,把“必须做的事儿”提前变成自己的主动选择。
比如,你有个报告需要周五交给领导,那如果到了周四晚上你还没有完成报告,那对于周四这个时间点来说,完成报告就是你必须做的事儿。那对于周二来说,做报告就不是必须做的事。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周二你把报告提前做完,你的生活中就少了一件“必须做的事儿”。而且做报告时有更多的主动权和控制感。
同时我们还应该重视“余闲”的价值。什么是余闲呢?就好比我们买东西,如果我们手里的金钱充实,就不必在喜欢的物品上做过多的选择纠结,如果金钱比较紧张,那我们就要谨慎的选择最需要的那件物品。
时间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有余闲,就可以探索一些风险比较大的事情,可干可不干的事才有创造性,干什么都行的时间才是我们自己的时间。
把“必须做的事儿”提前,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和主动权,留下来余闲,才能创造更多的可能。
看似是人生的小事,对生活质量却有着很大的影响,让我们被动的接受着各种不安与被迫。书中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凡人畏果,菩萨畏因,佛畏系统。只要掌握系统的思维,可以让我们的生活轻松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