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在2019年,对我来说,即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工作。这一年,我开始系统学习E.T.,并做了一些工作。我在学习、践行亲子关系的科学方法,再分享出去。在和她她每天的相处中,我都在学习、体会,从这些方法上,也从孩子身上。
我在没有孩子的时候,很难去体会“孩子给了你第二次生命”是什么概念。但现在,我每时每刻都有这样的感受。经历的每件事情,在过去生命中有相似经历的,会增添一份新的感受;在过去有类似感受的,又会是完全不一样的经历。
过去两年写的亲子关系,可以看得出我自己的成长。
在最开始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受到了“妈妈”这个身份的限制,更多的感受是自我,我写的是《先有我,才有你。》更像是在给自己一个投射说,自己依然很重要,要去做自己的事情。在这段时间里,我在上她在下。
接下来的一年,逐渐长大的她需要我关注的心理健康比重渐渐比身体上的照顾要多起来。我不单单是需要做好自己,还要用心去观察她的变化,帮助她不断地肯定自己。并且在17年的时候,爸爸因为工作和我们分开了,我们也回到家乡转学了,她她面临着许多挑战,我从一开始的忽视到后来的重视,期间经历了自己的强势、内疚和调整,去年的年总结,我写的是《哭着哭着,就笑了》,在这段期间,她在上我在下。
再往后,我在找自己和照顾孩子的路上,一直在寻找着平衡。有时候过于在意自己的感受,忽略了自己给孩子和家庭带来的“强势感受”;有时候又太顾及孩子的感受,委屈了自己。这期间我写了很多去记录自己的感受,有《昨天我狠狠地骂了她她》,《妈妈的错》,《致她她》,《哭着哭着就笑了》等等。朋友圈更是可以看到我的日常。这段时间里,我们是左右摇晃的天平,在找平衡。
到今年,我在7年的育儿经验中,结合P.E.T.、无条件养育等等自己推崇的教育理念中,得出了结论,亲子关系于我来说,最健康的方式是:
彼此独立,相互滋养。
回想这一年,同样是换了城市换了学校,孩子的适应能力几乎没有让我感受到任何不适。我接纳了自己的不完美,几乎每天都在思考、调整,随时和她互动,我从这些行动中看到了孩子的变化。
我们每周日,都会正式或非正式地聊一聊这一周的学习、工作,互相夸赞一番,再把需要改进的地方调整一下;每天早上我们早餐的时候聊聊天,晚上睡觉前再说说话,写写悄悄话,有了矛盾的时候,我们就会多聊一会。
这一年,最大的变化应该是她她越发成为独立的个体。从心态上,从言行举止上,都越发独立。
她她在家的时间减少了很多,在学校的运动相对比较固定,身体还算不错,饮食开始平衡,上半年流感一次,感冒一两次,下半年来状态一直还不错。
学习有基本固定的习惯方式,用“她她自我管理表格”来规划和记录日常的一些任务,兴趣上做了许多尝试,目前还没有完全找到一个长期下去的方向,我和爸爸都支持这种尝试。
沟通与表达上,我们说的最多的是“那你现在感觉怎么样?”“我的感觉是。。”当许多事情都不再用对错来讨论,而用感受来取代的时候,矛盾就几乎不会出现了。也让她她感受到了独立。
日常生活中,她她基本上能够独立完成所有的日常,除了洗衣服。有自己的手机、电脑、行程安排、朋友聚会,也有自己的观点和情绪表达。当然不是百分之百做到脱离父母的照顾,但很大程度上做到了,最重要的是有了这样的心态。
在今年年底,我为她开通了公号,取名“她她的王国”,希望通过她的角度去记录成长。目前暂时代为管理,逐渐转交给她。她知道了以后也很期待,每周自己找出时间来练习打字,希望能早一点管理自己的王国。
这些感受和转变,唯有这场母女的相遇才有幸获得,我自知还有很多功课要做,未来可期。往后余生,做滋养她的肥沃土壤。
你做自己,我一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