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年底,正事共杂务一色,兴奋与郁闷齐飞。大量的点对点沟通,有的还是电话会,得使劲喊对方才能听得到,又得凝神静听才能听清楚,一天下来真是觉得好累。然后,还有各种paperwork,规划啦、绩效啦、调查啦、反馈啦……一上手扰乱心神耗费精力,都没有勇气开始干正事了。
什么是正事?自从我干上培训这个行当,唯一的正事就是“培训”,上一堂课、组织开个会、张罗个团建……形势不拘一格,但都有一个共性:事前要认真准备、事中要尽情发挥、事后要反馈反思,所有这些动作都是为了保证“我不会在现场丢人现眼”。每一次培训都是现场直播,固然注定是遗憾的艺术,但还是要努力争取做到自己的最好。因此,除培训之外的其他事情,都是杂务。
最近重新在读《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明白我所谓“正事”与“杂务”倒是与他讲的“杠杆率”暗合。杠杆大家都明白,凭一己之人撬不动大石头,找个支点来根棒子,就能给扛起来,因此,以一个相对小的输入获得相对大的输出,那就是有了杠杆效应。格鲁夫讲的“杠杆率”本意就是这个样子,但是放在管理者日常事情多时间紧的背景下,如何选择合适的管理手段以取得较大的成效,杠杆率就是一个衡量标准:尽量选择那些杠杆率大的管理举措。格鲁夫执掌INTEL多年,他最为看重的两大机制型杠杆率高的管理办法是:激励与培训。输入小而产出大。而且,在格鲁夫看来,企业内从事专业工作以解决问题为定位的岗位,都是管理岗位,因为管理杠杆率高。
想想自己最近一年的经历,以解决问题或推动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培训设计与实施,确实影响了不少人,事前对清目的与产出,设计时有意识地圈定重点和路径,课上反复说反复练,课后还有跟踪与点对点沟通,确实验证了格鲁夫的观点。所以,到年底各种事情层出不穷,但我心里还是坚持:只有培训才是正事。按道理,如此重视的正事应该在时间上得到优先安排,可实际上,被拖延的往往是这些正事。为什么?
因为“正事”需要静心筹划,“杂务”只需叭叭说话。但凡杂务不少都是流程性事务性工作,对于组织一个多个企业参加的活动,对于组织一大堆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项工作,但凡涉及到多线条配合、协作、达成目标的事情,组织工作就是首当其冲的要务,而其中“沟通”就是重中之重。现在人是不是用手机习惯了或者说被手机改造了,人与人之间通过说话沟通已经不能高效地传递信息了,因为我发现经常说了跟没说一样,至于发的邮件看没看也不知道,看没看懂也不知道,反正一看交上来的活儿,就知道沟通出了问题。那就只有反复沟通了,微信、电话、邮件、面对面……真心累,因为杠杆率太低了。所以,但凡组织一个活动,对于目标、标准、流程、分工、重点还是要尽快统一思想和口径,第一时间明确了,反复强化也有个基础,沟通起来抽丝剥茧一层层说得更明白。杂务干多了,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没有力气干正事了。心烦意乱情绪低落口干舌燥头疼脑热,这就得上了“杂务综合症”了。唯一能安慰自己的是,我还有正事可以做,要是天天这么干杂务,我真心是活不下去的。看来没有人喜欢,所以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在“杂务”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最诚挚的敬意,需要聊天排遣郁闷的可以找我,但最好错过我这段杂务缠身的日子,否则不定谁向谁倾诉呢!
即便再高明的“教练”其实也很难完全理解对面坐着的那个人,我们都通过自己的眼睛看世界,通过自己的耳朵听心声,通过自己的价值观体系来做出判断和行动选择。想想今年上半年,我给“以杂务为正事”的同事们提的建议,现在看起来如此轻飘飘的,因为不理解没有感同身受,整天把自己挺当回事地瞎逼逼,真是挺傻的。此时此刻,我只想说两个字:谢谢!️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