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译文参考自《隐藏的论语》。
解读是个人暂时的浅见。
这一节主要讲,要评判一个人是否仁,是要看他能否持之以恒的做到仁。
4.5
【原文】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失?)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文】
孔子说:“富贵人人想要,如果不是正当方法得来的,宁可不要。贫贱人人讨厌,如果不是以正当方法脱离的,也宁可不脱离。君子如果与仁背道而驰,还算什么君子呢?就连一顿饭的工夫都不能违背仁,言语造作时合乎仁,颠沛流离时也要合乎仁。”
【解读】
讲了仁的内涵之后,接下来就通过在富贵、在贫贱中的态度指出,仁是一项长期工程。只有能够持续做到才是一个仁者。
4.6
【原文】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译文】
孔子说:“我没见过喜欢仁的人,也没见过厌恶不仁的人。喜欢仁的人,当然是无可比拟的;厌恶不仁的人,其实也是仁啊,因为他不会让不仁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有能一天都致力于追求仁的人吗?我没见过能力不足的人(只有不愿意那样去做的人),也许有能力不足的吧,可我没见过。”
【解读】
这一章还是同上一章的内容,只是从正面和反面的角度来说明仁是需要持续做到才能称为仁者,也说明长期做到真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