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落宝还是一个小学生时,我没事就会在网上下载一些动画长片给她看,《海底总动员》《冰雪奇缘》《超能陆战队》《寻梦环游记》《疯狂动物城》什么的。
结果有一次,我搜到一个风格诡异的动画片,《鬼妈妈》。这部动画片完全有别于迪斯尼和皮克斯的动画长片,它初看上去像中国的木偶剧,再仔细看居然是部鬼片。
这样的片子竟然打败很多大名鼎鼎的迪斯尼电影,跻身于奥斯卡最佳动画电影提名之林,成为奥斯卡电影史上与宫崎骏的《千与千寻》一样的另类,让我很好奇它到底讲了些什么。
我用U盘把它拷贝在电视上,带着落宝一起看。片子风格过于暗黑,前面节奏慢吞吞的,不大一会儿我就倒在沙发上呼呼睡着了。
迷迷糊糊醒来时,发现落宝挤在我和暖气片之间,正抱着枕头瑟瑟发抖。
我问她怎么了?她说冷。过一会儿,又说害怕。
我说怕就不看了。她摇头继续坚持,后来竟然吓到哭起来。结果就是,老婆从卧室出来,把我狠狠修理了一顿。
“看你给娃看的啥电影?”老婆抱怨。
我说我也不知道啊,网上都说好看来着。
落宝看了《鬼妈妈》以后,吓得连续几天睡觉都不踏实。我很后悔——主要还是因为我又被老婆数落了无数次——直到孩子终于长成了大姑娘。
撵宝很爱看书。家里的童话书不够她看,我就在网上到处淘适合她这个年龄看的书。
而网站的大数据很厉害,一旦你搜索了某种类型的商品,你的手机网页迅速就会被类似商品广告所覆盖。
有时候我甚至觉得,手机有监测人心的强大功能。那一天我在网上淘书的时候,只是在脑海里无意间想到了《鬼妈妈》这部电影,结果晚上手机就给我推了一个购买链接。
尼尔·盖曼,《假如我有完美妈妈》。
没想到,这世界上居然还有《鬼妈妈》的原著小说。得得,必须买一本捧捧场,即使把孩子看到害怕,再一次陷入老婆数落的海洋也在所不辞。
前阵子去包银迎接红线检查,撵宝居然一口气把书读完了。
等我回到家,问她,这书好看吗?
她说,好看。
吓人吗?
她想了一会儿,回答,一点点。
不过从她的表情看,好像是如果我不特意问她的话,她甚至都没考虑过吓人不吓人这个问题。
书和电影果然还是不一样,人的视觉冲击特别震撼,但想象力可以把一些恐怖的东西弱化。比如说《电锯惊魂》,看电影会让人起生理不适;如果是看书,甚至会让人觉得有些搞笑。
于是,在强大的好奇心驱使下,我把这本买给女儿的书翻了两页,结果……就停不下来了。
周日下午,一口气读了六章。昨天坐飞机从西安到庐山,一口气读了三章。最后四章本来打算留给明天的返程飞机,结果今晚没控制住,居然熬夜给读了。现在还在兴冲冲地写这个读书记录。
没错,是读书记录,而不是读书心得——我在网上看了央视发布的读后感,我觉得再怎么努力,也写不出比那更好的读后感来了,所以只能凑合讲一讲关于阅读这本书的前因后果。
百度这本书的作者尼尔·盖曼,这家伙居然是个大神。前几年畅销一时的《美国众神》居然也是他写的。真是个奇才!
《美国众神》和《假如我有完美妈妈》,在我心中完全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作品,无论如何都想不通居然是一个人写的。
就像在KTV里面,你看到崔健卷着裤腿上了台,一张嘴居然唱了一首含糖量五个加号的《甜蜜蜜》一样。
我的读书软件里,之前不知什么时候存了他5本书,《坟场之书》《烟与镜》等等,本本如雷贯耳,可惜一概没读过。
不过这次,受了《假如我有完美妈妈》的蛊惑,接下来我要一本一本看下去了吧!要知道,《假如我有完美妈妈》,我可是暂停了斯蒂芬·金的《闪灵》加塞看的。
话说回来,两本书风格怎么感觉有点像啊?
没读过《假如我有完美妈妈》的朋友,可以买一本看看,我猜你一定不会后悔。
这本书的立意绝不止童书那么简单。它让我们反思家庭教育以及子女对父母的爱。
这本书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台词:“我不愿意要什么就有什么。没人愿意。真的没人愿意。如果我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那还有什么乐趣呢?想要什么就有什么,那就没意思了。得到了又怎样呢?”
我们为人父母,总是觉得孩子对我们的爱不如我们对他们的爱,总是觉得他们贪得无厌什么都想要。
其实我们错了。他们远比想象的更爱我们,而且他们要求也不高,他们只是希望得到我们适度的关注即可。如果我们放下繁重的工作,陪他们玩上一会儿,那就是他们全部的乐趣所在。
这本书还有很多更丰富的内涵和意义,因为毕竟不是读后感,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总之我认为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我甚至又给女儿买了两本尼尔·盖曼的童书,甚至又在网上重看《鬼妈妈》这部电影了。
以前我总是特别喜欢村上春树,我觉得只要看了村上春树的书,这世界上其他的书不读也罢。
现在想来,我的想法是多么可笑呀!
我差点因为一棵粗壮的树,而放弃了整片美丽的森林。
尼尔·盖曼也是一棵树,一棵高大的树。现在我已下定决心,要和他来一场共赴春天的约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