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从自己作为“活生生的人”的角度看待双腿瘫痪后的史铁生和绝症晚期的母亲
2021年11月2日周二下午17:02在著名语文老师王君老师的公号看到一篇题为《史铁生的母亲“眼边儿红红的”,可不可以,也是因为她自己……》的文章,字字句句认真看完,一如既往热气腾腾,生活原汁原味,其中两个问题引起了还有点好奇心的我的兴趣,引起了喜欢跟学生讨论问题的我的兴趣,引起了一直间歇性尝试用问题设计课堂和教学的我的兴趣。
于是我摘录达到了我班语文微信交流群,句子如下“ 还是这堂课。我采访了一溜儿的男生,问:如果你是史铁生,你希望妈妈告诉你她已经是癌症晚期,很快就要死了吗?每一个男生都说:我希望妈妈告诉我。我必须知道。然后,我又采访一溜儿的“妈妈”——女生们。如果你是史铁生的妈妈,你会选择告诉儿子自己的病吗?所有的女生都摇头。我说:妈妈们,儿子们已经说了呀,他们要知道,必须知道啊!但,所有的女生,还是都摇头。”
十分钟过去了,学生没有反应,但我很想知道学生如何想得,也知道中职生大多对文字不感冒,尽管平时不少熏陶,更知道我不以“我这个语文老师”自己的口吻和方式发出这个信息,学生更不会在意,更觉得跟自己无关。
于是17:20,我把问题说法稍微改了一下,重点加了最后的提醒,发到了18秋服装群和20秋机电群,具体如下:“大家都学过《合欢树》也学过《秋天的怀念》,大家都知道史铁生20岁双腿残疾之后,史铁生的母亲后来也得了绝症,但是依然无怨无悔地照顾着自己的儿子,直到母亲去世,史铁生才知道。请问:1.如果你是史铁生,你希望妈妈告诉你她已经是癌症晚期,很快就要死了吗?为什么?2.如果你是史铁生的妈妈,你会选择告诉儿子自己的病吗?为什么?
大家可以头脑风暴一下,没有标准答案。请从你自己作为这个角色活生生的“人”的角度去思考!这两个问题,可以任选其中一个回答。”
因为没有以作业形式发,只是说想听听大家的看法,所以没报什么希望,甚至做好了没人回应的准备,但是到17:52就有了收获,是18秋服装悦同学的回答,原始对话如下:
悦同学:如果我是史铁生,我希望不是妈妈告诉我她得了癌症,而是我自己发现的,这样妈妈就会继续“扮演”着很坚强的健康的母亲的角色,她也不会有很大的压力,而我也会给自己这样的假象,我也会学好怎样照顾好自己,这样我才不会惶然无措,我会在妈妈余下的时光好好的陪伴她,陪她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如果我是史铁生的妈妈,我不会告诉儿子自己得病了,可能这是所有母亲的“通病”吧。因为儿子残疾,他本来就已经很颓废了,我再告诉他我得了病,那他会怎么想?我怕他会坚持不下去,会动了轻生的念头,所以我不会告诉他,,我会在我余下的时光中慢慢的引导他,做一个坚强,永远积极向上,不向困难和挫折低头的人。我希望我最后的时光是和儿子开心的走下去的,而不是在郁郁寡欢中虚度最后的时光。
我:@悦并点赞,我感觉说得很有理,很有人性化。史铁生这个角度的做法,是我没有想到的,给你送花了。你依然想事有创意,相信未来服装设计会有很多创意,加油 !
悦同学:谢谢老师的夸奖。(开心地发了转圈表情)
我:实话。(我肯定、点赞并送花)
后来有收到了恒同学和飞同学的思考,具体对话如下:
1.恒同学与我的对话
恒同学:如果我是史铁生,我会希望妈妈告诉我她患有癌症晚期的症状。因为即使治不好,我也希望能在妈妈最后的时间里多陪陪她,多关心她。但如果我是史铁生的妈妈,我不会告诉他我患有癌症晚期,因为我不想看到他为了治疗一个完全治不好的病而去四处奔波,只要我能在最后的时间里多看几眼我的孩子,我就已经很满足了。
我:@恒同学,有思考就很好,点赞!
恒同学:开心地谢谢老师!
我:应该谢谢你自己善于思考,每一次思考都是一种进步。大脑只有思考才会更年轻、更活跃、更有生机,点赞!
恒同学:那也要谢谢您给我提出了问题,不然我还不一定能遇到这些问题去思考!
我:这思考问题的角度我喜欢,这个问题是我上面发的一个全国著名语文老师提出的。我看了觉得这两个问题有启发,对我们很多人都可能是灵魂拷问,又能让大家思考。我又是个还有点好奇心的老师,所以给大家转进来。其实,当时看完公号后,我也写了一段文字并留言。就是我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以及我真正面对这类似状况的思考如下“如果我是儿子,我会选择知道,重锤之下,会更早理解点母亲的不容易,这样或许母亲可以少些对我的烦恼,多些欣慰;
如果我是母亲,我觉得我会觉得委屈,但很大可能不会选择告诉儿子,不是因为无私,也不仅仅是因为中国传统父母作怪的缘故,仅仅是觉得命不久矣,儿子还可能有长日子,知道了会更愧疚,会病情恶化,更燃不起生活的希望,结果也可能没了,甚至早于我没了。我会更日日刻刻惊惶,日日刻刻更痛苦,日日刻刻更自责。
当然如果我是母亲,也或许会选择告诉儿子,这样儿子可能会更加早点觉悟,会更珍惜现在,会更懂得母亲的不容易,从此以后母子之间早点更加互相理解、互相陪伴和互相温暖。
这样不至于母亲往后时日孤单委屈,自己也不至于多年甚至终身有愧疚和经常自我安慰。胡思乱想,有感而发,单纯觉得这个话题有意思。头脑风暴一下。”
2.飞同学与我的对话
飞同学:如果我是史铁生,希望妈妈能够如实告知。我不能因为自身的病情,迫使身边的人为我感到痛苦。更不希望身边的人,为我操劳而生病。若得知妈妈的这种病,作为一个儿子,我希望花更多的孝心去陪伴。
我:很有人情味,符合你这个儿子的想法和做法。因为从飞同学你一年多以来的大大小小的真实的作文思考中,还有文中对奶奶、对父母以及家人的情感,老师知道你是个很孝顺的孩子,你不会让家人因自己而更痛苦,所以你的想法是符合“你这个儿子”的真实想法。老师的了解,不知道,对否?
以上是其中三个同学的互动,期望更多人乐于思考,不管是不是作业,我的启发和意图如下:
希望看到大家更多的思考,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对这两个问题你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个,你的思考也是独一无二的。
其实我的很多思考也是来源于大家。就比如说我对悦同学、恒同学和飞同学的互动也是针对他们个人的,因为他们说的话会启发我的思考,在我看来,这就是“教学相长”。
正如韩愈《师说》所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学了就要用,我还是那句话:咱们学所有文章,其实都可以直指咱们自己的生活的。不然为何要学?为何要学甚至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文章?
再说,大家在日后都会用得上。毕竟人生没有徒劳吃的饭,徒劳走过的路,徒劳思考的事,徒劳遇到过的人,徒劳看过的风景,徒劳读过的书,徒劳的交流。
道理就如央视著名主持人、诗词大会著名主持人、朗读者制片人和支持人董卿所说“我始终相信我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一个场合帮助我表现得更出色,读书是可以给人以力量的,它更能给人快乐。”
20211106周六中午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