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改变命运”,影响着几代人的认知。在八零年代科教兴国之后,国民的文化素养,较以往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而在教育盛行下,被称为人生转折点的“高考”成为了所有家长与孩子成功与否的标准。每届高考前,老师都会道出一句如不拼不搏不高三....的警句,鼓舞着学生们,为这如火的青春,添上最后一垛干柴。
而在人生的进程中我们一直都如备考一样拼搏着,可是在那些之前,没有比高考更为深刻的了,就如这万千学子的青春,在那一年愈燃愈烈。
严格来说自上学开始,从初中逐渐变得深刻,直至过完高三的那年夏天,随后的心情似乎越来越寡淡。在岁月洪流的冲洗中,感叹着青春易逝,感叹着人生的百转千回。当时根本不在意的话,却在岁月的前行中句句应验,大概是件心酸而又无奈的事。
就算如我这般年纪,也依稀记得日复一日,简单而又沉重,痛苦却也快乐的那段岁月,那时的挥汗如雨,那时的伏案苦读。
可那时候,我们以为高考过后,上了大学,就能自由自在,整个世界都在眼前。
那种对未来的憧憬和幻想,就像韩松落在《怒河春醒》中的话:
“我知道世界会越变越好,这世界会变出我想上而没上到的音乐课,变出我想要却恐怕等不到的药,变出我们想也想不到的自由,越变越好的世界,我们伸长了手,也够不到。”
直到这些年都过去了......
似乎所有艰辛、浓重的过程都会有个平淡的收尾,大部分人的青春也没有撕书,没有狂欢。大学四年也很快过去,后来的日子也如白驹过隙。步入职场,各种琐事让自己越来越意识到生活的不易。
然而睡梦中,总是会不经意回到那间教室、那个校园,身边还是当时的老师与同学,甚至还会做题,在操场上奔跑。醒后只觉亦真亦幻,又不禁感慨万千。
在《请回答1988》结局时德善说,怀念青春的时光,并不只是想念玩伴与学生恋情,还有健壮如泰山的父母,可以为自己撑起一切。是的,所以那是属于我的“黄金时代”。
每年的毕业季,很多人都在想怎样与过去道别,没有“束缚”地走向新的生活。如今发现实在无法道别,也发觉无需道别。那熠熠发光、无忧无虑的学生时代,在回忆滤镜的衬托下分外鲜亮,承载着一件件事、一个个人,和自己的成长。它永远不会是束缚,而是念想,是寄托,是艰难时的支撑,是顺遂时的感恩,是一盏身后的灯,是一面内心的镜。
所以现在,也许我要把自己已经知道的这个事实告诉你“青春”并不是褒义词,“老”也不是贬义词。你会日渐成熟,在时光的打磨下熠熠生辉,扎根于生活。
高考是起点,不是终点。
祝各位同学高考之后,都能种出属于自己的树,过好属于自己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生。
2020.7.11沈子琪写于养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