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个月,几乎15天都在饭店用餐。小镇上大大小小的饭店,基本都已光顾。
另半个月,若不是亲自“洗手作羹汤”,便是回爸妈家“蹭饭”。外面的大鱼大肉总比不了妈妈煮的一碗青菜。
总念叨着想把妈妈和外婆的手艺都学过来。可不管如何,始终煮不出那个味道。想来,这就是“妈妈的味道”。
我家“棉袄”是奶奶(我妈妈)一手带大的。若是我学着,煮我妈妈的菜,她定是百般挑剔,总觉得没奶奶煮得好吃。我便只能作吧,去做我的“创意菜”。
妈妈和奶奶不用料理机。煮任何东西都喜欢用传统工具。河虾一个个得剥壳,放入石臼,用石锤一锤一锤的锤成泥。外婆说,用手才能正切感受食物。越锤越费力的时候,就能知道,虾泥完工了。端午包肉粽,妈妈一块块的切着肉,放入各种调料,慢慢揉捏。一方面是让肉尽可能的多吸收调味料。二来,让这些肉痛痛快快的排水。三,排出来的水融合了肉的纤维和其他调料的层次感。倒入糯米中,糯米努力吸收这美味的调味水。
妈妈和奶奶就这样,完美的用手工制造者着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