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
这句话出自山本耀司,被称作世界时装日本浪潮的设计师和新掌门人的他,对于自我这个虚无缥缈的概念进行的总结之语,多年来在互联网上屡见不鲜。
这段话的前半段放在小说人物的塑造中也格外合适。
虚拟人物的“自我”,亦即人物的灵魂,到底该如何寻找?答案见上文,要让人物去碰撞什么,在碰撞之中,人物的特点逐渐显露出来,逐渐变得令人信服。
当人物形象在读者的心里逐渐变得有血有肉,宛如真人,这个只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之中和纸面之上的某某在世界上也就有了一席之地,他甚至已经不独属于作者,而是属于这个世界——正如每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一样。
一个众所周知的小故事恰可以佐证这一点:柯南道尔本已让福尔摩斯一死了之,读者们却不同意,他们舍不得这个极有特点的名侦探离开,于是作者最后又写了《新探案》系列,让福尔摩斯“死而复生”,重回活跃的调查一线。
在历史上,女性的价值往往来自于男权社会对其的肯定,因此文学作品中女性角色的塑造,即使是通过前文所述的碰撞一法,往往也多聚焦于其与男性、与整个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上。
世界名著《飘》为全世界留下了斯嘉丽·奥哈拉这一家喻户晓的人物,她与同为女性的配角梅拉妮可谓关系密切,却仅止于以梅拉妮的单纯善良衬托出斯嘉丽的野心勃勃。
《红楼梦》中,宝钗与黛玉的关系相对来说已算复杂,却依然到小肚鸡肠的黛玉被包容大度的宝钗感化而已。
在热门美剧《绯闻女孩》中,女孩之间的友情充满了戏剧效果,有时让人不禁怀疑,女性之间莫非只有勾心斗角、明争暗斗和偶尔闪现的真情实感吗?
实际上当然是否定的,女性之间的友谊,因女性自身的感情细腻、敏感等特点而略显复杂,有时堪称脆弱,却无损其真挚动人。
利用复杂的女性友谊来塑造女性角色,这一点就是《好女孩》此书最大的亮点。
书名的含义
《好女孩》的叙述中有一个特点,时不时跳脱出第三人称的框架,给予读者一个特殊的视角——教堂会众的视角。
这一特点赋予读者旁观者的身份,却故意不够客观,带着足够的偏见,令人无法不联想起小区里聚众讨论家长里短的中年大妈。在《好女孩》中,读者有时就要进入中年大妈的角色。
中文书名“好女孩”颇有讽刺意义,像是教堂会众端坐于无形的法院之上对女孩们敲下判决。一心信仰上帝的是好女孩,不虔诚的是坏女孩;循规蹈矩的是好女孩,堕胎的是坏女孩;接受教堂会众好意的是好女孩,不接受且有自己想法的是坏女孩。
英文书名“The Mothers”一语多关,既指女主人公之一的纳迪娅生活发生剧变的原因是其母亲莫名饮弹自杀,也指意外怀孕的纳迪娅以母亲的身份最终放弃了孩子。在本书的最后部分,另一女主人公奥布里也成为一个母亲,她的孩子和纳迪娅当年人工流产的孩子有同一个父亲。本书的一位重要配角牧师妻子也是一位母亲,她决定了纳迪娅的流产和奥布里与其儿子的婚事。
女性友谊和人物塑造
本书无疑对两位女主人公纳迪娅和奥布里着墨最多。
在纳迪娅和奥布里结为好友之前,一切都尚在读者意料之中。
至亲自杀离世的打击让纳迪娅的生活翻天覆地,无法排遣悲伤的她与牧师之子卢克陷入爱恋。意外怀孕又流产后两人分道扬镳,各自怀着无法诉说的心伤,将此事作为秘密藏在心底。卢克的母亲不喜欢纳迪娅,却迫于丈夫的压力请她做助理工作。奥布里则作为热心的教友得到卢克母亲的喜爱,也因此经常在教堂帮忙。
在这样的情况下,两个女孩相遇了。
纳迪娅在奥布里和其姐姐处找到了家的感觉,她不知道的是,从亲生母亲身边逃离的奥布里曾经多么向往她完美的家庭。两个女孩互相依偎,逐渐变成挚友。
此后的故事基本围绕纳迪娅和奥布里展开,两人之间的友谊深刻、缠绵,不亚于任何感人的兄弟情义。
如前文所述,《好女孩》亦采用了通过碰撞找寻人物自我的方式。特殊之处在于,这是女性角色与女性角色之间的碰撞,摆脱了女性之间惯常的肤浅表达,因而塑造出的女性角色更加有深度,有实感。
纳迪娅和奥布里,在对待男性人物卢克的方式上可谓中规中矩,但在对待彼此的态度上却纤细动人,深深具有女性敏感、细腻的特质。
例如在奥布里教纳迪娅打台球时,被是否吐露秘密折磨的纳迪娅毫无疑问正经历着情感上的压力。她没有明说,只是请奥布里再教她一遍,因为她希望奥布里抱住她,即使并不是真正的怀抱。
这种对于亲近之人身体相拥的渴望,想必许多读者都不陌生。女性内敛的特质不允许纳迪娅表达真正的想法,这也是许多人所熟悉的。用大白话来说,就是许多男性不理解的“为什么有话不能直说”。
在文学作品中,不管是女性对男性索求拥抱还是男性主动去拥抱女性都并不少见,尽管拥抱并不限于两性关系,对同为女性的友人索求却只会令人感觉尴尬。这种微妙的区别,即上文所述的女性角色之间的碰撞,让《好女孩》对纳迪娅和奥布里两人的塑造别具一格。
女性友谊和关系的塑造
一流的小说不仅能塑造丰满的人物,对于人物之间的关系也能塑造地令人信服。
再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也应当为人物和人物关系所服务,倘若只是一味追求戏剧冲突以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这样的作品无疑是失败之作,因为读者对人物之间的关系有所怀疑,整部作品便无法立足。
在《好女孩》中,纳迪娅和奥布里的朋友关系自然是重中之重。从这段关系的发展来看,本书是毫无疑问的悲剧。
好的悲剧不为悲痛而悲痛,而是把悲剧的种子在最初就悄悄埋下,正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开普莱特和蒙太古两大家族的世仇(此剧为悲喜剧,此处特指悲剧部分),读者只能眼看着悲剧的种子破土发芽,逐渐成长,却无能为力。
在本书中,悲剧的关键人物是牧师之子卢克,他的存在对纳迪娅和奥布里的友谊产生了巨大影响。
对读者而言,幸运地是,这并不是一个俗套狗血的三角恋故事。纳迪娅与卢克分道扬镳后才与奥布里结识,奥布里又是在纳迪娅远赴他乡读大学后与卢克结识,这只能解释为命运的安排。
自然,那个尚未出世便被扼杀的婴儿成了卢克与纳迪娅之间斩不断的联系,并令卢克与奥布里婚后出轨纳迪娅。此后奥布里意外得知曾为卢克堕胎的女孩就是纳迪娅,深感被背叛的她怀着身孕搬回姐姐家,并与纳迪娅绝交。
在最后,纳迪娅和奥布里看似和解,毕竟奥布里成功怀孕,即将做母亲,而纳迪娅也为她对奥布里的伤害进行了数不清的忏悔。然而木已成舟,曾经滋润彼此干涸生活的友谊已经烟消云散,再也回不到从前。
纳迪娅和奥布里的友谊可分为三个阶段,可分别用关键字挚友、隐瞒和破裂概括。
不管在哪一个阶段,都全然没有常见的庸俗桥段。没有强烈的独占欲,没有不顾一切地互相指责,也没有楚楚可怜地请求宽恕。
与其说这一段关系真实到足够令读者感同身受,不如说是让女性的友谊回归到正常的频道。换句话说,并不是利用女性的性别特征刻意塑造出的俗套女性关系,而是杂揉着女性的特质,更接近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足够复杂,又敏感、暧昧、脆弱。
这段关系之中的女性特质主要体现在纳迪娅的挣扎之中。
背叛奥布里让纳迪娅痛苦不堪,可她又无法对奥布里置之不理。在陪伴奥布里去做检查时,奥布里十分紧张,生怕自己的身体被医生判定为无法生育,此时纳迪娅如以前一般平静地告诉她“你什么问题都没有”。
即使我们已经知道纳迪娅(某各方面)背叛了奥布里,也能体会到她并不会因此不爱奥布里,她仍旧希望她平安、幸福。
这就是典型的女性特质,具有暧昧、模糊的感情特点,也说明女性之间的关系并不总是竞争的。更进一步说,人性之复杂远不能用非黑即白来描述,女性对同性仍然可以拥有深沉的感情。
从《好女孩》此书中我们可以发觉,女性角色的塑造并不需要依赖于男性视角,女性关系的塑造亦如此。
女性与女性之间的感情和交流方式有其独特魅力,这是生活中司空见惯作品中却鲜见的内容。
女性之间的友谊或许并不如何壮丽,也与两肋插刀等震天动地的兄弟情截然不同。然而,其如涓涓细流,气势上固然并不雄壮,却更加符合女性细腻的心理需求。
能够洞察这一点并将其圆满地表达出来,足见《好女孩》作者体察之仔细,也让本书颇具价值,值得读者细细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