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今年家长和老师们谈论得最多的便是教育局新颁发的“双减”政策了,但在不同的人眼里,“双减”教育改革的意义也不同。
“妈妈,你相信吗?像我们刘老师那么坚强的女性,今天也忍不住在课堂上哭了。”大女儿放学回家便跟我聊起了,最近他们学校和班级发生的一些事。
“今天一大早,我们班主任便被校长批评了,原因是我们班有家长去学校举报了。说他家孩子每天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做到12点多才能睡。也不知道是哪个同学家长?”“哦,是吗?”“可不是嘛,老师其实对我们挺好的,作业也和别的班差不多。我问了在隔壁班以前的小学同学,她们作业几乎天天和我们的一样。稍微快点做嘛,10点左右应该是可以完成的。真不知道那个去举报的同学家长怎么想的?有事可以先找我们班主任谈谈嘛,非得直接去找校领导。”“是哦,有事先找老师沟通嘛,都没了解情况,就直接去举报是有点欠妥了。”“妈妈,你也这么觉得,是吧?我们班同学下课后都聚在一起讨论了。自从实施“双减”之后,我们都觉得我们的班主任更难了。教育局一声令下双减,学校马上组织练大课间操,准备参加全市中小学生大课间操比赛。初三排球,初二篮球,我们足球。时间紧,任务重,班主任只得每天把她的语文课时间腾出来练习足球操。这些还不算,学校还今天布置一项任务让班主任组织家长在班级群里打卡,明天又布置一项任务在班级群里发截屏。一天也就那么几节课,一天也就那么多个小时。班主任得执教语文,得抓班级纪律,得完成学校下发的各种任务,得做好全班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还得处理好班级每天突发的一些状况。就今天,班上一些男孩子调皮,打闹,弄丢了其中一个男同学的足球。那个男同学去找到班主任,要求打闹的那些同学帮忙找,找不到赔他一个。你猜最后怎么样?”“怎么样?找到了吗?”“哪里找得到!不知道他们踢哪去了!问他们,谁也不承认,谁也不愿赔偿。最后班主任答应丢球的男生,明天老师自己买个新的赔他。你说这都是些什么人?搁我,一天这么多事压我肩上,我早被压垮了,早就甩手不干了。我们班主任是真坚强呀,擦干眼泪,继续上课,继续带我们。”“唉,你们刘老师也真是不容易。听你这么一说,我都想去抱抱她,安慰她一下了。新教育政策的实施,改变的到底是什么?”
当时新教育政策一出,家长们欢呼雀跃,觉得应是给家长们减负了。孩子作业应该减少些了,放学前,老师应该辅导孩子做完当天作业再回家了。老师觉得肩上担子应该轻松一点了。以后有家长们一起共同监督孩子,教育孩子,家校互动合作,一起为孩子的教育保驾护航了。
可现实是,爱学习的孩子家长,觉得作业变得太少了,孩子玩耍的时间太多了,老师应该加些作业,或是该再给孩子买些课外习题。学习一般或是有些吃力的孩子家长,就会觉得作业怎么还这么多?作业怎么这么难?作业怎么没在学校做完再回来?
唉…基础不同,起点不同,接受程度不同,理解不同,完成速度不同,最后的学习效果也不同。有了如此多的不同,换来的能是一样的结果吗?说这么多,让我想起了当初新教育政策刚颁发时,朋友圈看到的一句话。“双减”减的是不负责任的家长,减的是不爱学习的孩子。其实不管怎么“减”,不管教育政策如何改革,大家都只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孩子们好好学习的同时,也能快乐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