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安身立命?
李斌的观点,建立在一个核心的时代判断之上,并由此引出了一套鲜明的生存哲学和行动原则。
一、时代的基本判断:从“和平”走向“动荡”
历史趋势:李斌明确判断,未来的“二三十年、三五十年一定是从和平往战乱年代去的大趋势”。(此处“战乱”应广义理解为冲突、竞争与动荡加剧的时期)
二、核心生存哲学:“鸡头”优于“凤尾”
经典命题:借用中国古老的“鸡头凤尾”选择题来阐述其哲学。
和平年代策略:在和平无事、没有剧烈变化的时期,选择做“凤尾”(在一个庞大优秀的体系内担任次要角色)是挺好的选择。
动荡年代策略:但在走向动荡的年代,“做凤尾,那凤都没了”。因此,策略必须转变为“踏踏实实去当个鸡头闯一闯,才能自我保护住自己”。
最终建议:他鼓励个人(尤其是下一代)“积极努力去做各自的鸡头”,并认为:
“这个山头林立的鸡头性价比价值远远高于做凤尾的价值”。
三、关键能力:善用“关系”与“造势”
李斌指出,中国人有一种被外界称为“关系”(Guānxi)的独特能力。
他将其提升到更高维度,即“借势而行”和更进一步的“造势”。
能力应用:他认为这是中国人“天生有这么强的这个能力”,个人发展的关键之一就是将这种能力运用出来。
行动标准:他将此作为衡量个人发展的一个标准。
例如,在留学时,成功的标志之一就是能否在所在国体验到“建立关系、找到关系、建立关系且使用关系、得到特权的全过程”:“你在那国家就没白待”。
四、行动指南:在“边缘”地带创造价值
方向选择:与其在竞争激烈的“中心”(凤尾)挣扎,不如去价值被低估的“边缘”或“山头”(鸡头)开拓。
具体示范:他之前提到的去东南亚留学,正是这一思路的体现——在未来的高潜力区域提前布局,建立自己的网络和优势,成为连接双方的桥梁。
李斌的个人发展模型是:
1. 在一个注定更加动荡的世界里(时代判断),
2. 个人最优的生存策略是放弃依附于可能崩塌的大体系(弃凤尾),转而去新兴或边缘领域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和影响力(当鸡头),
3. 并在此过程中,充分运用和磨砺中国人擅长的“关系”与“造势”能力(核心能力),最终实现自我保护和价值创造。
深以为然。
这个选择,对我们90后来说再熟悉不过。
是留在大厂当一颗"高级螺丝钉",还是去一个新兴领域独当一面?
是追逐一个稳定的编制,还是开创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
是活在他人的评价体系里,还是构建自己的价值标准?
我们从小被教育的路径,本质上是"争当凤尾"的范本:
考好大学、进大公司、拿高薪。
这套逻辑的前提是,那些大平台会一直存在,并能提供稳定的庇护。
但现实是,行业说没就没,岗位说优化就优化。
继续追求成为"更优秀的凤尾",不是在求稳,而是在累积最大的风险。
五、破局之道:从"打工人"到"一人公司"
成为"鸡头",需要一套可执行的策略。李斌提到的"关系"和"造势"能力,可以转化为具体的方法论。
1. 用"公司"视角重新定义自己
你的技能、经验、人脉,就是你的"产品"和"资产"。
你的任务不是让老板满意,而是找到需要这些"产品"的市场,完成价值交换。
比如,你是一名设计师。
❌在"打工人"模式下,你的目标是完成上级的需求。
✅而在"一人公司"模式下,你的核心任务是:让"设计师"这个身份,在某个细分领域变得有名,让客户主动来找你。
就像李斌建议的"去东南亚留学",本质是提倡去价值被低估的地方建立连接:
如果你懂国内电商,可以去研究东南亚市场,成为连接中国供应链与当地需求的"桥梁"。
这就是在细分山头上立旗。
2. 打造你的"个人品牌"
你的名字应该具备明确的市场价值。
这意味着需要:
持续输出:通过写作、演讲、做项目,不断表达专业见解
积累信用:每次合作都是你的"信用报表"
我认识的一位朋友从互联网大厂离职,成为独立顾问。
他最初在行业社群分享实战经验,慢慢有人开始付费咨询,最后获得长期合约:他没有追求职级,但市场价值非常清晰。
3. 心法修炼:克服对"安全感"的依赖
这是最难的一关。
最大的障碍不是能力,而是对"安全感"的渴望。
重新理解"风险"
"凤尾"的诱惑是看似可靠的安全感。
但李斌指出,依附于可能崩塌的体系,才是最大的风险。
而"鸡头"策略,看似冒险,实则是通过掌握自主权来对抗系统性风险。
从寻求"认可"到追求"自主"
当你决定做"鸡头"时,就必须放弃部分外界认可。
你的价值不再来自职级和薪资,而是你解决了什么问题、创造了什么价值。这个过程会很孤独,但会让你变得坚韧。
4. 给自己一个"创始人"的身份
李斌的"鸡头凤尾论",最终给我们的应该是一份释然。
它把我们从"如何找到更好的路"的焦虑中,解放到"如何为自己开辟一条路"的创造上来。
这条路的核心,是把人生的主动权,从外部评价体系收回自己手中:像经营公司一样经营自己,成为自己人生的"创始人"。
这需要极大勇气。
但正如李斌所言,这是动荡年代"自我保护"的最好方式。
当不了凤凰,何不成为一座山头的王?
至少,脚下的土地是坚实的。
作者:刘鸿泽(鸿泽的思维手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