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一切人都会感受到自卑感。
自卑感是指在和别人比较时,由于低估自己而产生的情绪体验。它可以促使人们对自身的正确认识,加快对自身缺点的弥补;也可能由于比较的心理作用,反而会对这些事物产生排斥、厌恶的作用,不利于自身的进步,成为人们心理上的一种缺陷。
克服自卑感的方法,要么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要么就是人云亦云,被牵着鼻子走。
一
一个月前,小艾在对着镜子自我端详时,忽然发现,有几条皱纹横卧在眼角处,眼下也有一两条不太明显的细纹,笑意渐渐的从她的脸上消失了。
“这些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呢?为什么在这之前从来没注意到。”小艾不由的回想着。
是啊,小艾离开大学步入社会,已经整整过去五个年头了。岁月在她的脸上留下了深深浅浅的痕迹。
这一刻,仿佛又回到了五年前。那个时候的她,即将离开白色象牙塔,脱离父母亲的关爱,用自己十几年的所学去换取一份工作来养活自己。在她的世界里没有所谓的远大抱负与理想,只要能让自己在经济上独立就可以了,经济上独立了,自己就自由了。
可是,应该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呢?
一个玩得很好的朋友建议她,可以往文员方向发展,只要自己足够细心、认真负责,以自己的所学是可以做得很出色的。可是,小艾并不赞成朋友的这一建议。
其实,小艾向往的是文字工作。因为她觉得那些将思想转换成文字的工作看上去很酷。虽然她平时喜欢写一些生活随笔,看过的朋友们也不乏赞美之词。的确,她写的那些生活小片段很有趣、美好,文风也很清爽,不娇柔造作。
但那只是小片段而已。对于篇幅稍长一点的,她的驾驭能力明显就弱下来了。一是逻辑能力不行,二是词穷。是的,小艾的词语储备量太有限了。
文笔这东西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解决的事,它不仅需要练习,还需要自身厚实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文思泉涌。
小艾太清楚自己的短板了,但她不死心。还是冒险投了与文字相关的工作。还真巧,没几天,一家刚创办不久的杂志社给她打来了电话,让她去面试。最后还还给面试上了。心中的欢喜自不必多说,小艾也给家人带去了这个好消息。
然而,没过多久,小艾的这份快乐很快就被泼了冷水。曾经的她以为只要自己认真学习,所谓的困难都不足畏。最煎熬的还不是自己的专业技能,而是关于自己着装审美上的问题。
二
在一个冬天里,阳光穿过柳树林投射在操场上。一群小学生在开心地玩耍着,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小艾静静地看着眼前地这一切,照在身上的阳光很暖和舒服,然而她的心里却有些别扭。因为那天自己穿着一件有点败旧的红色秋衣。而班级里地多数同学穿的都是像样的外套。
二十几年过去了,小艾还记着这个画面。看着班上的其他同学,她有点抬不起头。是的,她知道她穿着一件很另类的衣服。但是她又能怎么办呢?家里并不宽裕。忙里忙外的父母都自顾不暇了,哪还能注意到孩子的这些心思呢?从小的生活环境告诉她,一切以温饱为主,其他的想法都是多余的。久而久之,在着装审美方面就有些不太上道,但也并没有很糟糕。
又有谁能想到,在小艾参加第一份工作时,尘封已久的那块角落被人撕开了,并把它们丢在众人面前,由人一一过目。
刚进入杂志社时,领导将她分配到了一个老师的手下学习。在才发表了两期的杂志里,这个老师的采编作品占了多数,至少是他能力的一个直接体现。小艾就这样毕恭毕敬的,准备接受老师的指导,好好学习。
然而,第一次见面时场面有点尴尬。那位老师先是投来了充满鄙夷的眼神,接着就翘着二郎腿开始他的盘问,并且就小艾的着装问题劈里啪啦的数落了一番,最后把小艾晾在一边,走开了。
当另一个同事在抱怨时,小艾还在一边安慰她,说也许那个老师都是为了她们好。想想真是天真,其实,哪有为了她们好的理。只不过在贬低新手的过程中凸显自己的牛逼罢了。
当他在挑剔别人时,自己又是一副什么样的德行呢?头发凌乱,因为吸烟而染的一口黑牙,吐字极不清晰的普通话,并且在乘坐汽车时会直接将带有泥沙的鞋子刮到前坐位的后背,这样的行为是一个资深采编者该有的吗?
在进入杂志社前,小艾曾在一家大型报社实习过几个月。那儿的老师都很愿意带着小艾出去跑新闻,也时常会给一些学习上的指导,为何回到小城市,面对的却是这样的一位长者?
每次面对着老师莫须有的挑剔,就像末日审判一样,战战兢兢地等待着,巴望着数落早点结束。小艾开始有些消沉了。在公司里待了一年后小艾就走了,去了另一家公司。
新公司的老板对小艾是直接放养,只要工作上不偏离大的方向,不会过多干涉。在这样的环境下,小艾更好的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前同事看了小艾的作品,也说进步很大。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在给定的框里做事。小艾在一步一步的成长着。
三
台湾导演吴念真在他的作品《遗书》一文中写到,自杀后的弟弟给自己留下的那封写满整张纸的遗书——“大哥,你说要照顾家里,我就放心。辛苦你了,不过,当你的弟弟妹妹,也很辛苦”。
他的弟弟选择在小时候姐弟几个去过的那条山路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那天斜风细雨、浓雾弥漫,山脚下传来火车的轰鸣声,仿如哀笛一般从远处传来。吴念真曾带着他的弟妹们就在那个山头上,畅想美好未来而热泪盈眶过。
从小,吴念真的学习成绩都优于弟弟。生活虽然清苦,却也顺风顺水,靠着自己的努力在台湾传播界闯下了一片天地,名声在外。
相比于哥哥,弟弟的人生每一步都走得非常辛苦。直至后来,曾明朗积极健康的弟弟抱着以赌博的方式让自己的人生翻盘的希望,最终却越陷越深,无法上岸。其实,小时候瞎眼相命师那句“以后长大是给哥哥提皮包的命”的话,深深地嵌进了弟弟的脑海里。
在弟弟看来,哥哥就是一道耀眼的光,是被人注目的对象,而自己则是常常被人忽视的普通人。越是如此就越迫切的想证明自己,越证明隔阂就越大。最后,在生活与精神的双重压迫下,弟弟以自杀的方式告别了不平顺的人生。
一旦人们身上的背负的自卑感无法转化为正能量时,那么,就是沉浸在无限的自我怀疑与否定中,从而制造出各种负能量,对于事物没有自己的主见,这样的人很显然非常容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