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统治时期,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动乱时期,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北洋军阀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妖魔化。为了争权夺利、扩充势力,他们的确一定程度上出卖过国家利益,甚至有的最后做了汉奸,这是事实;但同样有不少人守住了最后的底线,这同样也是事实。
在袁世凯去世之后,北洋政府迅速分裂,主要分裂为了直系军阀、奉系军阀、晋系军阀,他们背后各有帝国主义支持,而为了扩充自己的实力,以便在军阀林立的环境中争权夺利,他们的确有不少人出卖了国家利益,甚至有人最终沦为汉奸。
不过,凡事均有两面,人也一样,这些曾经出卖国家利益的军阀们,虽然有的最终沦为了不顾民族气节的汉奸,例如江朝宗、齐燮元;但同样也有不少最后坚守住了最后的民族底线,例如段祺瑞、曹锟。不能以他们曾经的污点全面否定全部。
章伯锋在《皖系军阀与日本》说道,“段祺瑞为了换取日本的实力援助,只要给钱,给军火武器,什么国家主权、民族利益,都可以廉价拍卖,从铁路、矿山、工厂到各种税收,被段祺瑞作为各种名目借款的抵押和担保,其卖国的本领,远远超过其前辈袁世凯。”这的确是事实,但当日本人让他组织“华北自治”时,他却不为所动,毅然南下,面对记者他说出了“全国积极备战,合力应付,则虽有十个日本,何足畏哉?”之语。
再如张作霖,张作霖最后的确因为与日本人的不合作态度导致被刺杀身亡,但张作霖也曾长期和日本人眉来眼去,尤其是在其势力建立的早期,为了获取日本人的支持,不仅出卖国家利益,且大量雇佣日军事人员,这不仅给其最后被刺杀埋下了伏笔,更为之后日本入侵东北提供了铺垫。
当时的局势下,这些军阀大多有帝国主义在背后支持,而为了换取这种支持,出卖国家利益的事情自然就没少干。不过,在日本野心彰显之后,这些人虽说直接投入抗战的并不多,也有人沦为汉奸,但大部分还是能够坚守底线的。
日本侵华而后,为了寻求在华代理人,实现其“以华制华”的策略,于是便将目光投向了昔日叱咤风云的北洋政要们,而这些人大多选择了拒绝合作,这又是为何呢?
来看看当时的国内情形,民国十五年(1926年)至民国十七年(1928年)的北伐,已经使得中国大陆基本统一在了国民政府的领导之下,曾经出身于北洋政府的北洋军阀们,除了已经驾鹤西去的,例如冯国璋。剩下的,要么被彻底消灭失去根基,要么投入国民政府麾下,要么早已不复往日雄风。
其次,这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军阀们不是傻子,对于形势他们看得比谁都清楚。这种情形下,就算有日本人的支持,真的还能东山再起吗?在已经失去根基的情况下,全面依靠日本人的支持,就算是溥仪也只能是个傀儡,更何况是他们。在这种情形下,除了少数为了一己私利者,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地跑去做汉奸?别说东山再起,不被人戳脊梁骨戳死,也得被人骂死。
在已经无力东山再起,且下半辈子生活有所着落的情况下,他们根本不会去选择叛国投敌当汉奸。毕竟,对于这些大人物来说,身后名还是比较重要的,谁也不想在百年之后留下一个汉奸的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