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积极心理学奠基人之一,“心流”理论提出者。前美国心理学会主席马丁•塞利格曼誉之为“世界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军人物”。多年来,他致力于幸福和创造力的研究,提出并发展了“心流”的理论。
什么是“心流”?
心流,是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当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
当你全身心地投入某件事,达到忘我的程度,并由此获得内心的秩序与安宁时,一种极大的满足感悄悄地潜入了你的心,使你快乐。
什么是最优体验?
当你处于最优体验时,你会感到无比欣喜,觉得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行动,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被莫名其妙的力量牵着鼻子走。
心流就是幸福的感受。
幸福要靠个人的修持,事先充分准备、刻意培养与维护。只有学会掌控心灵的人,才能决定自己的生活品质;具备了这种能力,也就相当于接近了幸福的境界了。
成长,心流的关键词
米哈里在研究中发现,所有心流活动,不论涉及竞争、投机还是其他形式的体验,都有一个共同点:它带来一种新发现、一种创造感,把当事人带入新的现实。它促使一个人有更好的表现,使意识到达过去做梦也想不到的境界。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我们假设下图代表某种特殊的活动(你可以把它联想为你最常在做的事情)。字母A代表你,图图形显示的是你做这件事时经历的四个阶段:
处于A①阶段时:你刚刚开始做这件事,不懂任何技巧,挑战也很容易。
随着时间的流逝,你进入了A②阶段:技巧增加,挑战不变,你开始感到厌烦;
或者进入了A③阶段:挑战增加了,技巧却没有进步,此时你会感到焦虑。
普通人停留在这个状态,或许就会放弃,而《心流》这本书,作出了更明智的选择:
A②阶段的你:增加对自己的要求(即挑战增加),你很快就感受到做这件事的愉悦感。
A③阶段的你:通过练习,提升了自己的技巧,轻松胜任高难度挑战,让你感到非常自豪。
因此,心流的关键在于成长,它让自我变得更复杂,更与众不同。
心流的构成要素
1.具有挑战性活动
2.知行合一并且全神贯注
3.明确目标与即时反馈
4.掌控自如
5.浑然忘我
6.时间感异常
寻找心流—自得其乐的性格
家庭对心流体验的影响
自得其乐的性格,不仅是先天形成的,还会受到后天家庭环境的影响。
芝加哥大学的一项实验中,凯文·拉森德发现,亲子关系属于某种类型的青少年,在大多数情况下,比没有这种关系的同伴更快乐、满足而坚强。有助于产生最优体验的家庭环境具有五个特征:
第一是“清晰”,青少年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在家人互动关系中,目标与回馈都毫不含糊。
第二是“重视”,孩子觉得父母对他们目前所做的事、他们具体的感受与体验都有浓厚的兴趣,而不是一味巴望他们将来念一所好大学,或找一份高薪的工作。
第三是“选择”,孩子觉得自己有很多选择,包括不听父母的话——只是他们准备好自己承担后果。
第四是“投入”,亦即让孩子有足够的信心,放开自卫的护盾和自我意识,全心全意地做他感兴趣的事。
最后是“挑战”,也就是由父母为孩子安排复杂渐进的行动机会。
你要如何培养自得其乐的性格?
一个能从生活中找到乐趣的人,和一个被生活压垮的人之间的差别,无非是外在因素的综合和个人对这些因素的阐释,也就是由他把挑战视为威胁或行动的契机所造成的。
培养这样一个自我的规则很简单,直接源于心流的构成要素,可以简略地归纳成以下几点:
1.确立目标。
要体验心流,先得有一个清楚的奋斗目标。
2.全神贯注。
学会在行动的机会与本身具备的技能之间取得平衡。集中注意的能力越强,投入就越容易。
3.避免过于自我。
一个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只谋私利的人,自我或许觉得很安全,但是跟一个愿意为了互动而投入周遭活动的人相比,前者的自我显得非常贫瘠。
4.从当前体验中寻求乐趣。
能控制心灵就能使周遭发生的事情成为乐趣的来源。